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种“国际惯例”如何令人信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09:17 南方都市报

  经济人之鲁宁专栏

  民航总局有关人士日前介绍,从今年9月1日起,从中国境内乘飞机出行的旅客需要在购买机票时一并交纳机场建设费。于是,多年来广大乘客希望取消机场建设费的愿望再度落空,更有甚者,连以前免交机场建设费的中转旅客也将要交机场建设费。

  机场建设费今年“12岁”了。它自1992年降生后,就一直受到“市场人士”的质疑。这些年来,随着乘客“市场觉悟”越来越高,外加各种税收以外的“政府收费”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社会舆论对所谓“机场建设费”的诟病日甚一日。

  但民航管理当局并不理会社会舆论的指责,而是继续摆出屡试不爽的“国际惯例”这一挡箭牌:“征收机场建设费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筹建民航建设资金的有效形式,美国、英国、日本、巴西、加拿大等多数国家都向旅客同时征收进港、离港费,征收标准高于国内干线机场的建设费标准。”

  可是,用这种所谓的“国际惯例”来应对国内乘客对机场建设费的不满,实在勉强得很!

  其一,机场建设费与进港、离港费属“此费”与“彼费”,二者不能简单画等号;

  其二,即便系同一种费,中国的“此费”一半归中央政府调配使用,另一半归机场所有;而人家的“彼费”是如何分配的?民航管理部门语焉不详;

  其三,国内机场均是国有的,“此费”是以“政府基金”的名头收取的,是典型的政府行为。而国外的机场绝大多数是民营的,“彼费”是通过何种名义收取的,是政府行为还是企业(市场)行为语焉不详;

  其四,“此费”收取后,归机场的那一半是否真正用于机场建设,有没有被挪用?又由谁来监督“此费”的使用?相应地,国外的进港、离港费又是如何使用的?民航管理部门并没有给出说明;

  其五,说“此费”的收费标准低于“彼费”的收费标准,比的是“绝对数”,以此来强调“此费”的合理性更显牵强附会。为什么?就算“此费”等于“彼费”,那么更要看收费标准的“相对数”,即国内乘客与国外乘客平均月收入的比较,将各自的平均月收入作分母,分别以“此费”和“彼费”作分子相除,得出的计算结果才有可比性。笔者记得,前些年我国的管理部门认为国内大中城市电影票价格与美国比并不贵,其实不然,因为以不同的平均月收入计,美国人看一场电影花费其月收入的1/200,中国人则是月收入的1/20到1/30。可见,计算的参照物(其实是价值立场)不同,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

  有关的管理部门总是拿出所谓的“国际惯例”来搪塞舆论,但“国际惯例”到底如何,又常常语焉不详。这种“国际惯例”如何令人信服?

  笔者再试问一句,老百姓会认同哪种结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迄今中国仍属于少数“收费大国”行列,当形形色色被冠以“公益”名头或其它冠冕堂皇理由的“政府收费”越来越受到缴费者质疑时,有人常常以“国外也如何如何”等“国际惯例”来作为继续收费的挡箭牌,甚至还有人将此等同于“与国际接轨”,来反击舆论的批评。由于公众认知程度的某些不足,这类“反击”还常常奏效。譬如,这些年围绕电信服务费、银行收费、水费、电费、煤气费等公共服务用品调价的批评与反批评,常一波波兴起,又一波波熄灭。

  本期专栏作者

  薛涌: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候选人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辑 鲁宁:《东方早报》评论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