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竹筒屋:广味不输西关大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0:59 广州日报大洋网
  说起广州的传统民居,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的一定是西关大屋,其实对更多的广州老百姓来说,竹筒屋才是他们所熟悉的栖身之所。

  记者 张春梅 通讯员 何雪妍

  记者昨日从越秀区获悉,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在该区发现多处保存完好的竹筒屋,作为广州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将其成片开发,古老竹筒屋将焕发新生命(见图,周馨摄)。

  竹筒屋折射时代特点

  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据介绍,目前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由于竹筒屋有低层、高密度、节约用地、邻里关系密切等优点,故成为广州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居建筑。

  据介绍,竹筒屋一般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门头厅或前厅,设单层神楼,供奉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厅后为卧室,中部为过厅及卧室,过厅设楼梯可通二、三层。后部为厨房、厕所。前、中、后三部分用天井分开。大门设三道,里面是双扇厚木门,中间是趟栊,外面是脚门,分别起着采光、通风和防盗作用。室内地面铺设大阶砖,广州人说的阶砖是一种质地较疏的大方砖,吸水能力相当强,一杯水倒在上面嗖地就只剩一个水印子,很快水印子都没了,用来防潮正好。天井多铺石板,屋顶采用双层隔热顶,家人洗澡多在厨房、厕所或天井解决。在炎热潮湿的广州,竹筒屋的通风、采光、排水都有明显的适应能力。

  19世纪末竹筒屋仍保留传统特色,外观单层,内常置夹层,并设楼梯,石基砖墙,木构瓦顶。民国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出现了上设阳台的二三层平顶楼房。

  《三家巷》故事出自竹筒屋

  普查发现,这些老房子大多保存完好。昨日,记者特意到较有文化气息的惠吉西路探访,发现这里多为三层建筑的竹筒楼,多为19世纪末改良而成,也有个别庭院式的别墅。

  现在居住此处的,不少都是租屋居住的忙碌生意人。而原先居住此地的不少是文化界人士。据介绍,欧阳山曾以这一带为背景写出了名作《三家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三家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惠吉西二坊2号曾为《大公报》的临时社址,而今这栋红色的三层建筑全部成为外来人员的栖身之地。

  另外,享有盛誉的广州茶楼如陶陶居、莲香楼、惠如楼等,从建筑样式看,也是在传统民居竹筒屋的基础上,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和立面处理后改建而成的。

  甜水巷竹筒屋已纳入规划

  记者获悉,根据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广州市五仙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甜水巷的竹筒屋已经纳入五仙观历史街区旅游线路规划中。按照规划,五仙观历史街区总用地面积为9.56公顷,以五仙观、怀圣寺为核心,以光塔路、甜水巷为主要道路骨架,形成以鱼骨状巷道相联系的传统民居聚落群体。

  规划拟打造三处民居景区:甜水巷、金城巷、怡乐里,将通过成片的特色建筑群的整治和开发,展现地方传统建筑群体的独特风情。根据规划,将保护和整修街道两侧的传统商业店铺与传统居民建筑群,突出该地区富有浓郁广州风情的竹筒屋及花园洋房、西式民宅,且将禁止机动车辆进入,使之成为集中反映明清民国时代民俗民风的传统街区和广州老城区的一个重要旅游文化景点。(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