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世界语在中国尚需跨越普及困境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1:14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李萱娜熊争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一度拥有40万世界语学习者。而今,这个数字已经降至1万。正在此间参加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专家指出,世界语正在中国稳步发展,但尚需跨越普及困境。 1887年诞生的世界语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作为一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的国际辅助语言,其宗旨是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秘书长于涛说,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正处于平稳发展时期。20多年前,于涛参加世界语大会只能见到中国官方代表团,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世界语者开始自费参加世界语界的各种交流活动。据统计,中国目前1万多名较为活跃的学习者中,70%是学者、教师和知识分子,20%是职员和商人,10%是工人和农民。其中,一半的学习者只会说最基本的句子,40%的学习者可以进行简单交流,而仅有10%的学习者能够进行高级交流。 “与欧洲相比,中国的世界语普及率和整体语言水平较低。因为中国语言所基于的象形文字系统与欧洲语言所使用的拉丁字母语系相比,与世界语的差别更大,由此造成的学习困难是世界语在中国难于普及的原因之一。”于涛说。 然而,同样和象形文字相差甚远的英语却在中国掀起了全民学习热潮。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前主编侯志平认为,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经济时代,世界语无法像英语一样提供就业机会,因而无法以利益驱动更多的人来学习。即使在最早的世界语倡导者的子女中,亦鲜有人仍在从事世界语专业研究。 据悉,目前仅有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中国报道》杂志社和国际广播电台3家单位设有世界语工作岗位,编制不超过70人。而且尚无大学常设世界语课程,但有北京广播学院和山东大学可提供短期培训。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主席谭秀珠说,如果政府能把世界语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内容,这门语言的普及速度就会加快。 于涛说,除了缺乏利益驱动,世界语对学习群体的教育水平要求较高,也造成它难以在大众中大面积普及。鉴于此,于涛坦陈,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语只能作为第二语言和业余爱好存在。短期内的大面积普及是不现实的。但侯志平对世界语的前景却更为乐观。他说,普及的关键是欧盟等国际组织采用世界语作为工作语言,从而拉动对世界语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通过跨国商务和国际会议传递到中国和其他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