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天最少卖出五千串麻辣烫(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1:45 新京报
  “老万记”的门脸实在太破了,但如此破烂的门脸里面却是许多食客的天堂。
老板黄启才师傅可以用几种调料调出上百种口味的小料。

到了饭点儿的“老万记”热闹得就像一口煮麻辣烫的大锅。

  搜食关键字

  时间:7月21日18:00地点:曙光里老万记麻辣烫搜食目标:麻辣烫

  万记纪事

  “糊糊”里有36种调料

  台面上看得到的调料只有10种左右,如香油、麻油、醋、盐、蒜末、辣椒面……谁知道,许多种看似单一的调料里面,还掺杂着数种秘制配方。

  这秘制配方的创造者,就是黄启才师傅的姐姐黄启美。

  现年43岁的黄启美正是“万记”的创始人。

  每天卖五六千串

  “老万记”算上厨房也不足100平方米,但据老板给出的数字表示,每日的“进出量”却大得惊人:平均每月所卖麻辣烫串:15万串左右(每天五六千串);平均每月消耗辣椒面400斤左右、香油1000斤左右、麻油1000瓶左右。

  小料也要收钱

  万记创始人黄启美刚开始只用一只大圆桶装盛调料,谁都在里面蘸,后来就有客人说不卫生,要求单独要一个小料。因为黄启美用的调料全是四川的,价格较高,客人便自动要求多付1元钱。直到今年各类调料的价格上涨,小料的价格也随之涨到1.5元。

  能调上百种口味

  如果有什么忌口,可以事先叮嘱老板,不放蒜或香菜、不放麻油或醋,甚至不放辣椒。老板可以就着面前这些个调料,调出上百种味道。

  万记搜索

  老店:曙光里后平房25号(国展往北,出三环约500米左右,马路东边)

  分店1:老店往南200米左右

  分店2:国展家乐福对面的巷子里

  分店3:国展KFC南侧口内150米右侧

  分店4:女人街内

  分店5:昆仑饭店对面佳艺广场内

  分店6:亚运村市场内

  寻“烫”之旅

  尖叫着发现一个很破的门脸儿

  招牌实在太破了

  到达曙光里的时间是7月21日17:50,一过国展路口往北,就叮嘱摄影师“开慢点”,“再慢点”。

  二人将曙光里几乎找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有发现“老万记”的招牌。

  朋友不在家,手机也就这么巧地“不在服务区”。

  绝望之余正想发挥“鼻子下面就是嘴”的优势,“老万记”3个字优哉游哉地从车窗外一晃而过……

  几乎是尖叫着让摄影师把车往回开,因为那个招牌———实在是———太破了!

  今天这顿都在篓子里了

  不停地咽下狂涌而出的口水,像寻常食客一样到架子前挑选喜欢的菜:白白胖胖的鱿鱼须一看就喜欢;同样白白胖胖的藕片也不能放过;金针菇一直是最爱;还有土豆,不管怎么做都好吃……

  把选出的各色“串串”装在塑料蒌子里,交到光着膀子上阵的“精瘦肌肉型”男老板手中———今天这顿都在这一蒌子里了!最后不忘加一句:“一碗酸辣粉。”

  荤菜的竹签一头点了红色标记,表示一串一元。素菜一串5毛。

  一蒌子菜换到一个号牌,酸辣粉又是一个号牌。

  交过钱后,手握两个号牌,开始了痛苦的等待。

  想吃就得排队

  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麻辣烫从厨房端出来……放在别人面前。一边等菜上桌,一边四处观察。

  记者正好坐在放菜的架子边上,所以能够一窥各色人等。

  一个姑娘站在面前试图将散下的头发重新盘好,双手举起来,正好把裙子后面的商标露出来———宝姿!打折后也在千元左右。不远处是几个头发染成纯金色的时尚男女,此外还有光着膀子带着儿子来吃的附近居民,等着打包又怕警察贴条儿的有车族……各色人等纷纷亮相。

  据老板介绍,一到周末这里就是人山人海,吃东西都像抢一样,小小的店子里有坐有站,还不算门外马路牙子上的人,这么一小店的食客竟然不下百十号人。

  味蕾体验

  在馆子里蒸一次桑拿

  一股脑儿吞下肚

  这是典型的“四川辣”,味厚香醇,混合着重麻,令人浑身发热,汗刷刷刷地往外冒。

  首先端上来的是酸辣粉。

  一个塑料碗里盛着一堆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红薯粉,似乎与北京满大街的“成都小吃”无异。

  透明的粉的下面有一堆调料,用筷子拨拨,脆黄豆、碎花生和芽菜纷纷现身,很有点“正宗”的感觉。

  将粉与调料、香菜等拌匀,就成了一碗像糊糊一样的东西,黑乎乎、软绵绵,而且竟然没有汤汁。

  凑上去一闻不禁一愣———这碗“糊糊”竟然异香扑鼻!

  闯入鼻腔的先是一股酱香,但不是北京的面酱,而是四川产的甜酱混合着郫县豆瓣酱特有的香味;然后是酸,酸得醇厚而诱人,绝非街头小店用来糊弄人的醋精。

  挑上一筷子送入口中,心立即开始狂跳,暗自狂赞———粉做得恰到好处,烂而不断。由于没汤汁,所以调料尽数粘在粉上,最大限度地“挑逗”嗅觉和味觉。

  自然是辣,但口腔并没有感觉到多么强烈的刺激———这是典型的“四川辣”,味厚香醇,混合着重麻,令人浑身发热,汗刷刷刷地往外冒,再加上人多空气少,效果与蒸桑拿无异。

  香滑的粉一送进嘴就往肚子里窜,于是一碗酸辣粉就稀里糊涂地进了肚。

  酸辣粉:4元/碗

  麻辣烫以小料为本

  麻的是麻油,辣的是辣椒和蒜茸,烫是因为新鲜出锅。

  冒着热气的麻辣烫装在一个大盘子里端了上来。

  单看烫出来的菜,其实并无什么特别,无非菜的分量比别地儿多些,烫出来“卖相”好些。

  关键在于小料。

  将看起来仍像一碗糊糊的小料搅拌均匀,夹起随便一片什么,在里面里蘸上一蘸,送到嘴里快速咀嚼。

  没法不快速。即便是快速,几口下来舌头也直了———麻的!辣的!烫的!

  麻的是麻油,辣的是辣椒和蒜茸,烫是因为新鲜出锅。加上“糊糊”的绝妙滋味,再没功夫跟人细掰哧,只管埋头苦吃。

  建议闹意见的情侣到此处就餐,一准儿立即和好。

  麻辣烫:素菜5毛/串,荤菜1元/串(小料每份1.5元)

  麻辣烫史

  麻辣烫与串串香

  “麻辣烫”在成都又叫“小火锅”,最大众的叫法是“串串香”。“串串香”和“麻辣烫”这两种叫法,极其准确地概括了其特点。

  “麻辣烫”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成都。一些城镇待业人员在商场、电影院、录像厅附近推着三轮车经营成串的肉、菜。

  顾名思义,“串串香”

  ———绝对是成串儿的。

  各种荦菜、素菜被分门别类地用细细的竹签子穿成一串串,堆在架子上任人选拿,有点“土自助餐”的意思。

  一毛钱一串,吃完数签子就知道该付多少钱。

  选好自己喜欢的蔬菜或肉,不管什么土豆、毛肚、鹌鹑蛋,尽管一股脑儿地往锅里按,真正是赴汤蹈火。

  “麻辣烫”———又麻又辣又烫。

  怕辣的蘸着香油小料吃,不怕辣的会让老板额外上一盘混和着花生末、芝麻粒、辣椒花椒末的“干碟”料,将菜在香油里过油,略一降温,再放到暴辣干碟里滚一下,塞入口中———爽!

  边冒粗汗,边喝啤酒,安逸惨了(四川话,大意是实在舒服)!

  麻辣搜索

  无名麻辣烫

  北京正宗的四川麻辣烫很少,一般都是在水里烫过后加些芝麻酱,口感极差。

  除“万记”外还有家“无名麻辣烫”,属四川口味。以前在五棵松地铁向西几百米,现在搬至往西两百米的加油站旁。

  小店常年只经营麻辣烫和酸辣粉,好吃程度可从“上座率”得知———但一般都没座,站着吃,晚上11点还有人排队。还有人骑一小时自行车专程赶过去吃。

  发家史

  从300元起家

  许多餐馆在火爆前都有一段艰辛的创业史,万记也不例外,万记的创始人叫黄启美。

  1993年,黄启美揣着借来的300元钱,一个人推着三轮车,在三元西桥下的电线杆边开始了艰辛起步。

  好酒不怕巷子深,回头客们根本不管有店没店、站着还是坐着。那年冬天大雪纷飞,黄启美的三轮车前仍排着长队,客人们的碗里不时飘进星星点点的雪花。

  1994年春节,黄启美在一农贸市场租到一个使用面积共4平方米的小摊位,一家没有名字的麻辣烫小店开张了。

  1996年,“万记麻辣烫”正式命名,到如今已经成了注册商标。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廖若琳本版摄影/实习记者王建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