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海军某陆战旅两栖装甲团团长陈昌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6:31 人民网

  水陆坦克踏浪跨海,伏波扬威;

  两栖战车抢滩登陆,无坚不摧。

  2004年仲夏,南中国海某海湾。一辆辆蓝色迷彩装甲战车纵横陆地,驰骋海洋;一场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登陆作战演练精彩激烈,扣人心弦……

  陆地如猛虎、海上似蛟龙——海军军事学硕士留学生、南海舰队某陆战旅两栖装甲团团长陈昌锋,以敏锐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常备不懈、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指挥部队抢滩军事变革新战场,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任务,用忠诚和智慧锻造出一支敢打必胜、威震海疆的两栖铁甲雄师。背水一战,抢滩变革新战场

  陈昌锋:“投身军事变革如同抢滩登陆,容不得半点迟疑和退缩,除了背水一战,我们别无选择。”

  2001年7月,陈昌锋结束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两年的留学深造,回到祖国。两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南海舰队某陆战旅两栖装甲团团长。

  这是海军第一支两栖机械化部队,也是一支久负盛名的“明星部队”。团队曾先后数十次完成海上演习、抗洪抢险、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为近百个国家的政要、武官和军事代表团做过军事表演。然而,荣誉就是这样神奇——你把它珍藏心底,它会变成动力;你把它垫在脚下,它让你站得更高;但如果你把它顶在头上,它就会变成“紧箍咒”,束缚你的手脚,僵化你的思想——就在军事变革大潮惊涛拍岸之际,这支部队却一度沉缅于旧荣誉、陶醉于旧辉煌之中。

  上任伊始,有两件事深深刺痛了陈昌锋的神经。一是兢兢业业的老团长在卸任之际,郑重其事地将一台电脑交接给他,这台高配置的电脑发挥的作用仅仅只是打打字;二是上级配发部队的一批装甲兵模拟训练器材,有的长期躺在仓库角落里“睡大觉”,上面落满厚厚的尘土!

  留学期间,陈昌锋曾多次到过德国陆、海、空三军参观见学,外军在训练手段和训练设施方面的高度模拟化、信息化水平令他叹为观止。面对巨大反差,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涌上心头。

  “尘封的不仅是电脑,还有我们的头脑。在军事变革挑战面前,思想封闭、观念陈旧,远比装备落后、条件困难可怕的多!”团党委会上,陈昌锋的话如石击水,激起层层涟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上而下在全团迅速展开,团党委决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拿出家底经费用于模拟训练中心建设。陈昌锋亲自带领技术骨干挑灯夜战,对模拟训练器材进行维护保养、软件升级和安装调试。

  “模拟训练是发达国家军队重要的训练手段,大家一定要适应它、驾驭它。从今往后,我们就能在室内驾驶战车驰骋大海了!”装甲模拟训练中心投入使用那天,陈昌锋特意把全团干部和训练骨干召集到一起,亲自做开训动员。随后,他大步流星走向一台坦克火炮射击模拟器,瞄准、击发,打响了全团模拟训练“第一炮”。

  先进的训练手段一旦被官兵熟练掌握,便显示出巨大威力。一排排模拟器上,车长、炮长、驾驶员各显神通,驾驶、通讯、射击科目轮番上演,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声光电控制技术,不仅训练方法、过程和效果几乎与实装训练完全一致,还能随机出情况、设课题,自动评估训练效果。

  模拟训练红红火火搞起来了,但离军事变革要求仍差得很远。落后的现实没有赋予陈昌锋按部就班的从容,要赶超对手,必须跨越一道鸿沟,就是信息化建设——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建信息化军队、打信息化战争!

  冷眼向洋,凭栏观潮。随着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新一代水陆坦克、两栖战车等装备信息化含量显著提高,卫星定位、网络通信、集群指挥、电子对抗等信息作战功能成为战斗力生成重要元素。人民海军威武雄壮的两栖装甲方阵开始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投身军事变革如同打一场抢滩登陆战,容不得半点迟疑和退缩,除了背水一战,我们别无选择!”陈昌锋办起常委电脑培训班,把团领导赶进学习信息化知识的课堂;建起军事训练局域网,将“信息高速公路”直接通到每个连队;建设自动化作战指挥交班系统,让作战指挥的神经更加灵敏、通畅;请来院校专家教授,办起信息化战争知识讲座;建起军官训练中心,开展信息对抗、网上演兵。

  军号响起,南国军营又迎来一个崭新的训练日。两栖装甲团乳白色的军官训练中心大楼内,咫尺荧屏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激战无声。陈昌锋带领营、连指挥军官在虚拟信息化战场上练指挥、研战法、斗谋略。一双双驾驭钢铁战车的大手,敲击键盘就能排兵布阵,轻点鼠标便可调起万钧雷霆!

  模拟训练、网上练兵方兴未艾。然而,有一件事却给陈昌锋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那是一次重大演习前的预演。一声令下,数十辆战车扑向大海,快速冲向“敌”滩头阵地。那天,海上浪大涌急,一个浪头打来,编波冲锋的战车被打得七零八落。情急之下,官兵们纷纷掀开战车顶盖,探出脑袋用肉眼观察方位、修正航向。可当一辆辆战车喘着粗气冲上滩头时,却都已偏离了预定登陆点。

  不能准确开辟登陆场,后续部队就无法按计划渡海登陆,无疑是兵家大忌。陈昌锋铁青着脸问:“为什么不用卫星定位?”

  “系统有误差,靠它不保险。”“操作怪复杂的,不如目视驾驶来得痛快。”“高科技装备又贵重又娇气,捣鼓坏咋办?”官兵们七嘴八舌地嘀咕。

  “乱弹琴!”陈昌锋平抑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未来战场上,一盎司硅比一吨钢铁所产生的威力要巨大得多!我们搞信息化建设绝不能学‘叶公好龙’,不敢用信息化装备,将来拿什么和‘用信息武器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作战?!”

  发人深省一席话,引发了官兵们的思索。

  打那儿起,陈昌锋接连举办了4期培训班,邀请院校专家教授给各级指挥军官传授两栖装备指挥控制系统、新型火控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各级指挥员的信息化思维和信息战意识。

  打那儿起,陈昌锋更加重视发挥军官训练中心的作用,依托这个信息战训练平台,通过红蓝模拟对抗、电子海图作业和网上练兵等形式,提高军官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能力。

  打那儿起,陈昌锋经常把部队拉到陌生地域和海区训练,故意选择复杂天气和恶劣海况下海,组织夜间拉动、夜间打靶、跨昼夜训练等,逼着官兵使用信息化装备,发挥武器装备最大作战潜能。

  2004年夏天,连绵起伏的海南五指山腹地,两栖战车风驰电掣,红蓝双方鏖战正酣。在震耳轰鸣和漫天沙尘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由上百台电脑、电台、卫星通信系统组成的信息化装备,正在进行从团到营连直至每一辆战车的通信组网、信息传递和电子对抗训练。这种野战条件下带战术背景的信息协同作战演练,向人们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信息化装备正成为这支两栖劲旅的“伏魔之剑”。

  天公似乎故意在考验陈昌锋和他的团队,正式演习时,又遭遇恶劣天气。怒海狂涛,战车咆哮。借助信息化装备的神奇力量,两栖铁骑如虎添翼,以排山倒海之势全部准确抢滩登陆,为后续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智勇双全,精兵强将傲海疆

  陈昌锋:“打赢信息化战争,光靠忠诚和勇敢远远不够。谁拥有知识和人才,谁就是未来战场的主宰。”

  2002年金秋,南海某海湾。精兵云集,铁阵森严,一场大规模渡海登陆演习即将在这里展开。

  陈昌锋奉命率部跨海南下。与此同时,一批即将装备部队的新型步兵战车也从工厂紧急启运,辗转千里直接送上演习场。

  新旧装备相比,变化可谓脱胎换骨。面对设计理念和作战性能都十分先进的新战车,官兵们兴奋之余不免担忧:短短3个月内,新战车能成为我们的“如意兵器”吗?

  大海无语,但誓言无声。在军事变革的澎湃潮音里,在海军跨越式发展的铿锵脚步中,陈昌锋和他的团队始终求知不辍、拼搏不止、自强不息。

  1999年3月,时任两栖装甲团参谋长的陈昌锋,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他将作为海军唯一人选,被推荐到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留学。然而,机遇必然伴随挑战。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军事学府,不仅对学员的军事素质要求十分苛刻,而且要闯过语言能力考试关。没有一点德语基础的陈昌锋,必须在3个月内通过德国驻华武官的面试。为此,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一本厚厚的德汉字典被他翻卷了边儿,还自费请一位德语教授给自己“开小灶”。3个月后,陈昌锋顺利拿到了留学签证。

  走出国门,陈昌锋面临的是更加严厉的淘汰——外籍学员入学后共要进行三级语言考试,不过关者,一律退学。先后有5个国家的6名同学被无情淘汰出局,而陈昌锋语言考试成绩次次名列前茅。教学组长施皮斯上校对他赞不绝口,称:“陈中校提高语言能力的努力非常令人敬佩。”

  留德期间,陈昌锋如饥似渴地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军事思想营养,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他广泛涉猎了海洋战略、作战指挥、参谋业务等多个学科。期间,他走遍了德国五大军港,参观了德国陆海空三军机关、部队和院校,并赴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奥地利、卢森堡等周边国家及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北约总部、欧盟总部考察,对发达国家先进的军事理论、国防建设、部队编成进行了广泛调研,积累了数十万字的留学笔记。

  毕业前的联合演习中,陈昌锋被各国同学公推为海军作战指挥工作组组长。他组织各国学员精心制定周密的演习计划。最后,演习完全按照陈昌锋他们制定的方案实施,赢得了院方高度评价。

  陈昌锋回国后,正赶上海军两栖装甲部队大规模换装。3年间,全团所有轻重武器全部更换了一遍。包括他这个留学生团长在内,官兵知识更新速度普遍滞后装备发展。为尽快驾驭新装备,陈昌锋放下留学生的“金字招牌”,以兵为师,不耻下问。一次,他找某坦克营“神炮手”党永辉学习新型坦克火控系统的技战术性能和操作要领,听得全神贯注,还不时做着笔记。两周后,坦克营实弹打靶,陈昌锋突然提出“打头炮”。众目睽睽之下,他披挂上阵。捕捉目标。光点锁定。“轰——”的一声巨响,靶标被打得稀巴烂。

  20多年的军旅生涯,陈昌锋先后入装甲兵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和空军指挥学院等中外5所军校深造。丰富的军旅阅历、厚实的知识储备和刻苦的学习态度,使他不仅精通海军两栖装甲部队全部武器装备,而且把他锤炼成为一名指技合一、兵种兼容、智勇双全的复合型现代指挥员。

  陈昌锋留学时的校园,是以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名字命名的。克劳塞维茨“知识必将成为战斗力”的著名论断,曾给了他强烈的震撼。他对官兵说:“打赢信息化战争,光靠忠诚和勇敢远远不够,必须具备驾驭战争的高超本领。谁拥有知识和人才,谁就是未来战场上的主宰。”

  在一次信息对抗演练中,一名坦克兵忙乱之中长时间将胸前开关控制在发信状态,致使整个通讯指挥网络陷入“瘫痪”。一人之过,满盘皆输。这个教训再次提醒陈昌锋:未来信息化战争,人的素质决定战斗成败,推进军事变革的过程,也是选择人、淘汰人、培养人和锻造人的过程。

  陈昌锋提议团党委建立每周一天的“高科技学习日”制度,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官兵头脑;他把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100多万字的外军资料,进行翻译、整理后,制作成10张光盘下发部队;派出数百名官兵到装备研制生产单位拜师学艺,超前培养和储备新装备人才;打破兵种专业界限,大胆尝试交叉培训,让只会摸爬滚打的步兵班长学习战车驾驶、通讯和射击技术,逐步实现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瞄准未来作战需要,突破条条框框,组织政工干部学习装备驾驶技术……3年间,两栖装甲团官兵的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85%的装甲乘员达到了技术等级要求,涌现出上百名技术能手和训练标兵;60%的分队指挥干部掌握了两项以上专业技术,人人能驾驶战车驰骋两栖战场。

  2003年11月的一天,陈昌锋把原战车连连长熊钰叫到办公室,兴奋地说:“上级给了我们团一个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报考名额,你是全团最年轻的连长,团党委决定把深造的机会留给你。”熊钰果然不负重望,以优异成绩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他是陈昌锋当团长后团队走出的第5名研究生。

  为造就更多智能型军事人才,陈昌锋每年都要选送20多名干部到院校淬火。团里为参加自学考试的官兵报销学习费用,鼓励官兵学习成才,先后有350多人通过学习获得中专以上学历,20多名干部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立足战位,学习成才,成为两栖装甲团的一种时尚。

  既想方设法培养人才,更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陈昌锋当团长后,全团9个连长岗位他换了14人次,现任连长全部是正规院校毕业的高材生。16名大学生军官相继走上重要指挥和技术岗位,12名大学生军官光荣立功,一大批懂专业、有知识、敢作为的学生官逐渐成为团队战斗力建设的中坚。全旅最年轻的连长、副营长、营长,全都出在装甲团。坦克一连连长成茂才,热衷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特别对卫星定位系统应用颇有研究,陈昌锋交任务、压担子,多次让成茂才在执行重大任务中摔打锻炼,荣立了二等功,并走上了坦克营副营长的岗位。全面素质十分过硬的王铁龙,仅用3年时间就从坦克连长干到了装甲营代理营长。陈昌锋说:“只要是精武人才,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冒尖。用好一个尖子人才,能带出一支尖子队伍。”

  ……

  演习一天天临近。新装备直接送上演习场,这在海军装备建设史上前所未有,对陈昌锋和他的团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但两栖劲旅藏龙卧虎、智能精兵傲立海疆,令陈昌锋充满了自信。他根据新装备技战术特点,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邀请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专家给官兵讲课、教官兵操纵。自己身先士卒,亲历亲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第一个进行新型战车驾驶试验、第一个登上新型战车进行实弹射击、第一个驾车冲向凶险莫测的大海……终于,他创造了海军装备发展史的一个奇迹:新型步兵战车分队3个月成建制形成战斗力!

  演习如期开始。激战中,陈昌锋指挥的新型步战车泛水抢滩、破障登陆。一辆辆战车奋勇争先,一发发炮弹弹无虚发,打出了新装备的威风,打出了陆战队员的豪气,将人民海军新生代指挥员的潇洒风采镌刻在了壮阔的大海。不惧风险,挑战极限砺剑锋

  陈昌锋:“任何事情都可以重复,唯独战争是个例外。要想在未来战场上一举打败对手,首先必须不断战胜自我。”

  夜海如墨。一支满载重型装甲战车的庞大登陆舰编队,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向某海域进发。经过一夜航渡,拂晓前,编队逼近预定海域。

  这是陈昌锋率部参加的又一场跨军种联合登陆作战演习。舰艇上,两栖装甲兵磨拳擦掌,蓄势待发,只要一声令下,凛凛铁骑便可蹈海出击,直捣黄龙!

  演习进入倒计时,海上却风云突变,海况远远超过了水陆坦克和两栖战车泛水的性能极限。

  “还能不能下海?”演习指挥部来电询问。

  “和平时期演习就是打仗,别说一点点风浪,就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陈昌锋斩钉截铁地回答。他的“001”号铁甲战车第一个跃入波涛汹涌的大海。官兵们艺高胆大,驾驶铁骑斗激流、闯险滩、破障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敌滩头阵地。

  是铁血军人,就要敢冒风险,挑战禁区,突破极限。陈昌锋说:“任何事情都可以重复,唯独战争是个例外。要想在未来战场上一举打败对手,首先必须不断战胜自己。”

  某新型步战车装备部队后第一次泛水,前来保驾的工厂师傅却不敢登车下海。因为该型战车从研制设计到定型生产,只在水库里做过泛水试验,面对波诡云谲的大海,对方说什么也不敢拿性命冒险。

  “看我的!”陈昌锋大手一挥,和战士一道驱车蹈海。战车怒吼着冲向大海,一个浪头打来,水面只露出炮塔,海水开始从缝隙间渗漏进来。驾驶员卢永国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陈昌锋神情泰然,指挥若定。凭借大无畏的精神,检验了战车性能,积累了宝贵的海上驾驶经验。闯海归来,驾驶员小卢红着脸说:“要不是团长在车上,兴许我就弃车跳海了。”

  然而,从陆地猛虎到海上蛟龙的跨越,并不能一蹴而就。一次海上训练,8辆某型战车相继熄火,失去动力的战车随波逐流,险象环生。就在前不久,兄弟部队一辆同型号战车就是曾在训练中熄火坠海。

  经过认真分析,陈昌锋断定战车熄火原因是新型战车装备部队时间不长,官兵与装备之间缺少磨合。他不但没让事故捆住手脚,反而加大海上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专挑风大浪高的日子下海,并且在海上故意将发动机熄火,然后组织自救和拖救。完成与新装备的“磨合”后,官兵们很快从事故阴影中走了出来。

  军事学家说,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准备战争,三流军队应付战争。陈昌锋当团长后,每年都要列出一批战法研究课题组织攻关。3年间,他组织编写了43个新装备训练指导法、7部新装备教材,探索出20余项新战法、新训法,独立撰写或与人合写了《合成装甲营信息战研究》、《对海军陆战部队正规化、野战化、实战化的几点思考》、《联合登岛作战中两栖装甲兵力使用研究》等31篇军事论文,3篇学术论文在海军获奖。他潜心研究探索的两栖机械化编队“多潮位多地段抢滩登陆,立体、连续、超越突击,全纵深夺取和巩固登陆场”的课题成果,成功地在海军重大演习中得到检验。

  2002年5月,两栖装甲团和兄弟部队举行新装备实际使用武器的比武竞技。双方在海滩上摆开阵势,准备一决高下。

  一切都按实战要求进行。但陈昌锋发现有关部门在制作靶标时有意无意将尺寸做大了一些,立即用笔在靶标上画了一个框,强调炮弹必须打在框内才算数。一阵惊雷滚过,验靶结果:两栖装甲团5发炮弹2发打在框内、3发打在框边,而对手2发脱靶、却有3发打在框内!

  画了个框,让自己第一次吃了败仗。但陈昌锋并不沮丧,他说:“训练中弄虚作假,战时就得付出血的代价。”

  一年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一对“冤家”再度聚首打擂。这一次,陈昌锋没给对手任何机会,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胜利。

  随着两栖铁骑日益迈向现代化,一些长期形成的旧观念、旧习俗,渐渐成了制约战斗力生长的“瓶颈”。陈昌锋带领官兵打破常规,勇往直前,不断探索禁区、突破禁区,不断挑战极限、超越极限。每一次探索都需要巨大的勇气,每一次挑战都充满创新的激情,每一次超越都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游泳训练是两栖官兵的“必修课”。过去,为了保安全,团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游泳训练水深不能超过1.5米。在浅水区里扑腾,安全是安全了,但总有部分官兵海上游泳和武装泅渡科目不过关。陈昌锋把官兵成建制赶下海,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最后,从团长到列兵,人人能在海上游5000米,2个连队的游泳成绩多次刷新全旅纪录。

  ——迎外表演是陆战队员的“拿手戏”。过去,为了搞好迎外表演,部队经常拼凑尖子登台。陈昌锋把迎外表演与实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既突出野战性、体现对抗性,又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而且参演官兵全部成建制登场亮相,充分认可每名官兵的价值和能力。今年2月,他奉命率为56国驻华武官进行两栖登陆作战表演。在直升机掩护下,水陆坦克、两栖战车破障登陆,势如破竹。激烈的对抗,火爆的场面,博得各国武官连声称赞。

  ——野外驻训是两栖装甲兵的“家常饭”。过去,部队一进训练场,到处挂横幅、插彩旗,随处可见精心装饰的沙雕、用彩色石子拼出的口号等。陈昌锋对这种变了味的“战地宣传”、“阵地文化”颇不以为然。“部队行军打仗,讲究的是隐形于山、潜藏于海,这样大张旗鼓,不是作战,而是作秀!”他抓训练首先强调的是野战化、实战化、正规化,只要部队一动,就要利用地形、丛林、迷彩色和伪装网隐真示假,声东击西,部队行军打仗的气氛陡然浓厚。

  ——战场自救是装甲兵的基本功。过去,坦克在训练中出现故障,乘员往往充当“甩手掌柜”。陈昌锋打破常规,明确装备故障必须按权限进行修理,该乘员自修的别人不许插手。他说:“现在趴窝总比将来趴在敌人眼皮底下强!”逼着乘员钻研新装备知识。

  ——农副业生产是部队的老传统。过去,全团每个连队都要养猪种菜,但部队长期在外搞训练,菜地里草比菜长得高。陈昌锋下令把菜地变成花园草坪,变成体能训练场。有人提醒说:“农副业生产是部队的老传统,丢了不好向上面交待。”陈昌锋说:“养兵千日,用在战时。陆战队是一支打仗的部队,打不赢才更没法向老百姓交待!”

  ……

  一位外国将军在参观海军陆战队时曾说过:“一支敢于正视自己不足、永不满足现状的部队,将是难以战胜的。”陈昌锋正是通过一次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使部队两栖作战能力实现一次次跃升。

  这年秋天,南海某岛。装甲战车在海滩上排成钢铁长龙,等待装载上舰。演习将于次日举行。但此刻,舰队司令和几位将军却眉头紧锁。由于原定装载海域海况恶劣,浮渡装载风浪太大,抵滩装载登陆舰又根本无法靠近海滩。

  天色渐暗。两栖装甲团是登陆作战的“第一梯队”,如果不能按时装载,演习将被迫推迟。陈昌锋临危受命,指挥部队连夜转移装载地点。突然,一片茂密的马尾松林挡住了去路,令能够翻山越岭、跨江渡海的重型战车寸步难行。曾经在德国原始森林中独自穿行28公里的陈昌锋,带领官兵披荆斩棘,硬是在3公里宽的马尾松林里闯出一条血路……

  次日凌晨,庞大的铁甲车队奇迹般地出现在海边,半小时内,数十辆战车全部装载上舰,疾速奔赴海战场。枕戈待旦,谁与争锋气如虹

  陈昌锋:“对军人而言,和平生活犹如击鼓传花,当鼓声一停,就该是我们上场的时候了。”

  2004年5月的一天,尖厉的哨音在南国某军营响起。顷刻间,战车轰鸣,铁流滚滚,龙吟虎啸,锐不可挡。这是两栖装甲团紧急拉动演练时的壮观场面。

  两栖装甲团是海军陆战队中装备科技含量最高、成建制机动能力最强、作战使命最特殊、战斗环境最恶劣的特种部队。如果说海军陆战队是一柄令人生畏的尖刀,那么,两栖装甲团就是尖刀上的利刃。

  “两栖攻坚,抢滩登陆,撕开缺口,杀出血路!”陈昌锋用十六个字归纳了团队所担负的作战使命。

  为了练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两栖作战硬功,陈昌锋指挥装甲战车驰骋陆地、纵横海洋,钢铁履带碾过山地丛林,碾碎怒海狂涛。

  2004年3月,两栖装甲团数十辆坦克赴海南某山地进行大强度、超负荷的野外驻训。白天,战车的轰鸣声响彻山谷,训练场上热火朝天;入夜,官兵们披星戴月,跨昼夜地进行山地驾驶、营连战术训练。

  两栖装甲团虽然是机械化部队,但陈昌锋对官兵的体能训练却堪称“魔鬼训练”。从团长到列兵,每人脚上一副沙袋,每天早晚两次体能锻炼,每周一次五公里越野。团里建起了一条两栖装甲兵体能训练带,滑铁索、走浪桥、涉浅水、越障碍、冲沙滩,浓缩了登陆作战全过程。一次,团里举行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坦克三连连长董军跑不到一半便已气喘嘘嘘,拖了连队的后腿。陈昌锋当着全连战士的面宣布:“下次考核不过关,我撤你的职!”重压之下,董连长每天坚持大运动量的体能锻炼,体重减了10多公斤,轻松拿下了5公里武装越野。

  激情燃烧的练兵场上,陈昌锋总是十分清醒和冷静。世界范围内的几场现代战争时刻警醒他: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非对称作战、远程精确打击使战斗空前残酷,不具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高涨的战斗精神,一旦遭敌打击,就会精神崩溃,兵败如山倒。“无论信息化装备如何先进,导弹怎样精准,保持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高昂的士气,永远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深秋,南方某山地,一队队身着海洋迷彩作战服的陆战队员穿插奔袭。陈昌锋和陆战队员一道,身背数十斤重的作战背囊,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是部队完成重大演习任务后回撤的情形。每次完成重大任务后,陈昌锋都要安排部队徒步回撤,借机磨练部队的战斗作风。

  这天,部队摸黑从营地出发,经过一上午急行军,快速推进了40多公里。抵达预定休息地时,天公突然变脸,下起了瓢泼大雨,人困马乏的官兵满以为这下可以休整避雨、埋锅造饭了,不料陈昌锋却下令继续前进,行军途中还不时穿插进行防空、防化演练。

  越是恶劣天气,越能摔打部队。留学期间,陈昌锋的学校附近有一个德国空军机场。他发现,风和日丽的日子,很少听得到飞机轰鸣声,而在风雪雨雾天气里,却总能看见“狂风”式战斗机超低空掠过头顶。

  就这样,陈昌锋通过不断组织高难度、大强度的实战训练,锻炼部队在擒拿格斗遭遇强手时怎样制服对方,长途奔袭举步维艰时怎样冲向终点,武装泅渡体力不支时怎样挣扎上岸,野外生存极度饥饿时怎样坚忍求生的本领,提高部队在各种艰苦残酷环境下遂行作战使命的能力。

  虽然没有经历战火洗礼,但战争和生死是海军陆战队员无法回避的重大考验。陈昌锋脑子里绷得最紧的就是战备这根弦。他在全团开展“读战争书、看战争片、谈战争事、树战争观”系列活动,帮助官兵树牢战争就在眼前、随时准备打仗的临战意识,树牢捍卫正义不惧战、忠于祖国不畏死的战斗精神。

  一次训练间隙,陈昌锋和连队官兵一起玩“击鼓传花”游戏,花传到他手里时,鼓声戛然而止。陈昌锋站起来由感而发:“对军人而言,和平生活也犹如这击鼓传花,当鼓声一停,就该是我们上场的时候了!”

  为了保卫和平,必须准备战争!为此,陈昌锋和他的团队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他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紧急拉动演练,经常随意在地图上划定一个区域,指挥部队齐装满员向该地区集结。在连续12个小时的紧急拉动中,组织部队练通讯、练驾驶、练战术、练战法、练指挥、练对抗。炎炎烈日下,坦克车内温度可高达42度,坦克兵闷在“铁罐子”里,始终严格按作战要求着装,甚至还要头戴防毒面具通过“污染区”。装甲步兵荷枪实弹,全副武装,连睡觉时都是枪不离身。

  精钢千回炼,化为绕指柔。陈昌锋当团长3年多,两栖装甲团全面建设连年迈上新台阶,连续3年被南海舰队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多次被舰队、海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陈昌锋自己指挥或参与了16次重大军事任务,先后被海军、舰队评为“优秀基层主官”、“优等指挥员”、“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正规化管理先进个人”,3次荣立三等功。今年“七一”前夕,他又荣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的殊荣。

  “烟波浩渺浪涛惊/欲试将士卫国心/神兵从容自天降/铁甲轰鸣镇海吟/信息穿梭千军连/弹炮呼啸敌阵前/指挥若定称岿然/劲旅精兵扫顽坚”。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陈昌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当代军人有信心、有能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为共和国的战史续写新的辉煌,为八一军旗增添新的荣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