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足下“踩”出黄金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1:07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记者 潘小平 实习生 陈静 通讯员 陈杰忠

  “全球十双鞋,中国有其六;中国十双鞋,广东有其五。”在我国鞋类年产量50多亿双中,拥有5000多家制鞋厂的广东省就占了近30亿双。这5000多家鞋厂中惠东县就占了1800余家,年产6亿双,堪称广东省最大的成品鞋生产基地。制鞋,使惠东人踩出了一条致富的“黄金路”。

  黄埠、吉隆两镇浓缩了惠东造鞋致富的历程。20年前,黄埠、吉隆只有低矮的瓦房、局促的小巷。1981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祖籍惠东黄埠的港商李炳好,带着在香港学回的制鞋手艺和一些设备,在黄埠办起了惠东第一间制鞋小作坊———艺新鞋厂。当时厂里30多名工人全都采用手工制鞋。这批工人在学会整套制鞋工艺后,领着家乡人办起了一家又一家个体、私营鞋厂,注册办鞋厂的企业成倍增长,家庭作坊式的制鞋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让家乡人学会一门手艺,告别穷困,走上一条致富道路。”年近七旬、被惠东人称为制鞋“祖师爷”的李炳好告诉记者他当年办厂的初衷。20世纪90年代初,惠东鞋产品已“走”俏全国,但全县制鞋仍以手工为主。1991年,港商林开锦引入了全县第一条制鞋生产流水线。此举掀起了惠东制鞋的新浪潮。许多鞋厂在扩建或新建厂房时,纷纷进行设备更新,制鞋生产流水线猛增到198条。从此,惠东制鞋业告别了“一把锤子、一把剪刀、一桶胶水”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销售范围的拓宽,惠东县委、县政府逐步引导鞋业企业转到“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轨道上来。一方面指导企业主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企业形象”的意识,不断增强品牌意识,严格把好设计关、选料关、质量关、信誉关;另一方面抓好鞋产品的检测工作,加大对劣质制鞋材料的打假力度,确保了该县鞋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5%以上。如今,与国外先进技术同步的制鞋业已成为惠东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黄埠、吉隆两镇,鞋业产值分别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2%和86%。

  由于制鞋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不少相关原料的配套行业在惠东落户。制鞋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整个制鞋链条相关产业的发展,皮革、胶水、鞋底、鞋跟、鞋扣、包装等招牌中挂有“鞋”字的厂房栉比鳞次,制鞋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这里一应俱全,都能就地供应,逐渐形成了制鞋、鞋用材料、制鞋技术等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制鞋业体系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济格局。现在全县从事鞋业的人逾10万,鞋业产值达100亿元。

  鞋业兴、百业旺。记者近日在吉隆镇的粤东最大的货运配载交易市场看到,近千家鞋厂和鞋料店在这里向全国各地发货收货,每天往来货运车辆上千辆次,年成交额逾10亿元。走马吉隆、黄埠两镇,发现这两个沿海小镇早已旧貌换新颜了,林立的高楼,纵横的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片繁荣兴旺景象。

  《华南新闻》 (2004年07月28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