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收费站多岂是“中国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3:09 人民网-江南时报

  镇江 武志兰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交通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秉镰对记者说,在全世界14万公里的收费道路中,中国占了10万公里。除去3万公里必收的高速公路,其他都是公路收费。(据7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的公路网并不是最发达的,我们的公路总里程数也不是最多的,我们的公路人均占有里程数在世界排名是靠后的,但我们收费道路却占到全世界收费道路的百分之七十多,成了全世界收费道路的“主流”,设站收费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还贷,收费站多如牛毛也就成了中国特色的怪象。

  用心思考,发现对“公路”一词的不同理解会直接导致收费与不收费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如果把“公路”一词理解为“公共道路”,作为公共设施或准公共设施的一部分,由政府或地方政府从税收收入中支钱进行修建和维护,把税收用于道路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的公路就不该再去收费;如果把“公路”理解为“公家的路”,把“路”当作是某个利益团体的财产,那么,在这种思路下的路肯定是要收费的,因为既然“路”成了专属财产,并非全民所有,当然要考虑到成本与产出,不能不计较回报。

  其实,后一种理解只是某些地方为了建路、收费而对“公路”概念的曲解,公路就该是“公共道路”,不论什么样的资金参与建设,它的产权和经营权都属于国家,应该交由公众免费使用。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28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