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同仁堂:海外已有十七家分店(打造自主品牌 促进扩大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4: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7月27日讯 记者富子梅报道:6月29日,北京同仁堂印尼药店在雅加达开业,这是今年以来同仁堂在海外开办的第六家药店。包括印尼总统梅加瓦蒂的丈夫陶菲克在内的百余人前来问诊购药,当日营业额达8.9万元,创下了海外合资药店开业首日问诊人数和销售额两项历史最高纪录。

  据悉,从50年代初同仁堂开始做委托出口,到1993年在香港开设第一家海外药店,1995年在英国伦敦、1998年以后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成功开设北京同仁堂分店,目前海外已经有17家分店,2003年海外销售额达到1720万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2000万美元。尽管这只占同仁堂总销售额的不足5%,但同仁堂在境外迈出的每一步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中医药品质优秀的良好形象,传播了中医药文化,培养了一批批潜在消费群体。

  “同仁堂医药走出国门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企业,是以开药店的方式,占领‘据点’,选派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以中医诊病开方,注重治本的理念推广中医,带动同仁堂中成药及精制饮片、保健药品的销售。”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永玲介绍。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西医水平很高,但很多香港人依然保留着注重调理、滋补的传统,得益于此,加上同仁堂在中医药界第一品牌的声誉,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繁华的东环一炮打响,也坚定了他们闯荡国际市场的信心。

  同仁堂在海外的顺利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对百年老店的崇敬,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仁堂始终秉承前人确立的制药传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药品质量上没有丝毫的马虎。集团总经理梅群介绍,同仁堂人始终坚持两条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不敢省、不敢减成为同仁堂药品质量始终如一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国外用药习惯,同仁堂在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的基础上,开发出颗粒、片剂、口服液、胶囊等剂型。在新产品开发上保持了每年3—5个新品种的研发水平,以适应海外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8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