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大有可为(经济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4: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赵永平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少外出打工、弃耕撂荒的农民纷纷回乡种田,一些在过去土地承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农村土地纠纷面临上升压力。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拓宽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渠道?

  “仲裁庭帮咱讨回了说法”

  “4.2亩承包田有指望要回来了,是仲裁庭帮咱讨回了说法。”7月11日上午11点,52岁的吉林省梅河口市福民村农民沈春喜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在刚刚结束的一起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中,沈春喜赢了。

  1996年,沈春喜家分到了4.2亩承包田,1999年,因拖欠统筹提留款,福民村村委会把承包田收了回去,又把外出打工村民的撂荒田调给他耕种。今年初,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种田,沈春喜就没地种了。6月18日,沈春喜向梅河口市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7月11日,仲裁庭经调解无效后作出仲裁决定:福民村村委会应重新分给沈春喜一家4.24亩土地,或给予相应补偿。沈春喜说:“有这么个能说理的地方,咱农民心里有底。”他盼着村委会能执行裁决,自己早日种上田。

  种上了承包田的梅河口市杏岭乡团山村二组村民吴民山干劲十足,在一片玉米田里,吴民山正顶着烈日施肥。“这是仲裁庭帮咱讨回的地,得用心种好!”他指着眼前这块地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年初,原村支书暗箱操作,没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就把22亩地低价承包给了自己的亲戚。村民们有意见,可到哪里去说理?大家找过镇里,找过法院,上访过,都没解决。最后,还是通过仲裁解决了难题。通过公开竞价,吴民山和同组村民白文成合伙承包了这22亩地。

  像沈春喜、吴民山一样,在梅河口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土地承包合法权益。今年4月以来,梅河口市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委员会共受理纠纷案件31起,其中调解19起,仲裁8起。

  拓宽化解纠纷的有效渠道

  土地承包纠纷面临严峻的形势,亟待拓宽化解纠纷的有效渠道。吉林省农委副主任杜志介绍,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接到农民反映土地问题203件,占信访总数的97%。全省28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共受理案件687起,调解达成协议426件,仲裁裁决261件。既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方便快捷化解纠纷的有效渠道。”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胡建锋说,农村土地承包面广量大,土地承包纠纷情况复杂、政策性强、解决难度大,仲裁方式既克服了信访渠道解决问题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又克服了诉讼程序复杂、审理时间长的问题,及时有效妥善地化解了土地承包纠纷。因为,相比法官而言,来自农经部门的仲裁员对农业法律、政策以及农村的具体情况更为了解。团山村委会主任李宝贵对此也深有体会:仲裁员好多都是农民的熟人,常常坐在炕头上把法律、道理一唠,许多矛盾就调解了。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刘竹梅认为,大量的农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给法院带来一定压力,希望政府涉农部门能在诉讼前,以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

  深化试点完善规章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千差万别,客观公正是解决矛盾的关键。胡建锋介绍,去年底以来,农业部确定在江苏、吉林、河南省的8个县(区、市)开展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从各试点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

  首先,亟待建立符合“三农”特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规范,许多地方都是参照法院或劳动仲裁的有关规定来操作。另外,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经费比较紧缺,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土地承包管理专项经费。还有,土地承包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梅河口市农经站首席仲裁员傅国强说:“有的纠纷作了仲裁决定,但当事人不执行,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牵扯到部门协调问题,有时效果并不好。”

  有关专家呼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能早日上升到法律层面,让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尽快在深化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加快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尽早全面推开。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8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