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传统戏曲:失去市场的传统戏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9:19 新华网

  新华网大连7月28日电(记者赵华)戏曲――中华民族文化心灵的家园,如今危机四伏,生存艰难,我们还能保住回老家的根吗?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全面、最形象、最精美的体现,它融合音乐、舞蹈、文学、服饰美、程式美,自成体系,但在世界大同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正面临如何生存繁衍下去的难题。戏曲剧团存量萎缩,观众人数锐减。中国戏曲艺术最辉煌的代表――昆曲在偌大的上海观众只有几百人,在南京只有一百多人。与当年“家家收拾起,户户不设防”,一人唱万人呼、一座小城就有数十剧团的盛景无法相比。有些投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创作的戏曲剧目上座率少得可怜,演出一两场就草草结束。业内人士戏称“领导是观众,专家是评委,获奖是目的,仓库是归宿”。“不演不赔,少演少赔,多演多赔”。戏曲离民众越来越远,全国300多个剧种、上百万从业人员前途茫茫。

  浙江艺术研究所蒋中崎研究员认为,戏曲的危机、困难一直有,不过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沿海发达省份,政府办的剧团观众上座率下降,剧团数下降,浙江过去有越剧团100多个,现在只剩下不到20个正规的演出剧团。主创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编剧、导演、演员有的当了官,有的嫌工资待遇低干别的去了。

  专家们认为,戏曲的危机说明社会在进步,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电视的普及,人们娱乐方式增多,戏曲一统天下的风光不会再有,而且一些传统戏曲曲目所倡导的封建观念与当今的民主法制观念有冲突,戏曲失掉一部分观众也在情理之中。但一些优秀的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意义,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流失掉太可惜了。如何挽救戏曲,使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生存繁衍下去变得越来越迫切。

  专家指出,虽然身处困境,但中国戏曲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河南、山西、辽宁等地,一些地方戏曲的创作、演出依旧很红火,观众人数很多。即使在浙江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政府所办剧团萎缩的同时,一些民间职业剧团日渐活跃,像黄龙越剧团与当地旅游业合作,把越剧作为浙江文化品牌、展示浙江地方戏曲的窗口,演出天天爆满。不少地方戏曲剧团正在转变观念,到市场和老百姓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土壤。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