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安陶印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0:2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记者雷县鸿

  第一次见到张渭,是在他那个同时还充当工作室的家中,作为一个民航职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所钟爱的篆刻艺术上。在他不大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篆刻工具和一方方形态各异、刀工独到的印章,有石刻的方印,也有陶制的随形印,其中刚刚烧制成功的64方巨型陶印最惹人注目,东西虽多,房间虽小,却不显零乱。

  神秘苍浑的巨型陶印

  走进张渭家,视线就被占据了半个客厅的60多方釉绿的巨型陶印所吸引了。这些陶印大多为正方形,也有圆形和长方形的,形状根据所表现的造型的不同需要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陶印有25厘米见方,都上釉烧制成类似青铜器的绿色,大印的印钮多为古代民间的瑞兽造型和一些表现古代民间文化的造型,有“玄武”、“寿龟”、“马上封侯”、“长安城里太平人”等等,模仿古代青铜器的形式,又融合秦汉雕塑的艺术风格,浑厚而不乏生动。结篆包括甲骨文、陶文、金文、汉篆等字体,内容多为周秦汉唐时期的吉祥用语,大部分印文都和印钮相互统一。

  这60多方巨型陶印的制作过程总共历时一年多,光泥料就用了一吨,而这些泥料是张渭专门去泾河里挖的,回家后又细心洗淘,为的就是做出好的泥坯,烧出的陶印才精美。为了烧印,张渭先后数次奔赴素有“十里窑场”之称的耀瓷发源地铜川,进行创作前期的实地考察,最后选定在铜川陶之居烧制巨型陶印。

  烧制巨陶从制坯、刻治、施釉到最后的烧制,都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么厚重的器物,这么多的泥坯,要在一个窑里一次烧完,连具有数十年烧陶经验的老师傅们都没尝试过,多次试烧都以爆裂而告终,在对起火温度和升温时间都作了多次试验和调整后,张渭的心中有了底。终于,一把黄土、一瓢清水、一束烈焰、一腔热情、一任天然,经过了14个小时,消耗150公斤燃气后,一方方赋有生命灵气和神秘厚重的巨型陶印终于烧制成功,新鲜出炉了。

  在秦汉文化的熏陶下

  张渭生于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小时候,写得一手好字的祖父常带他去参观金台观的宝鸡博物馆,各式的青铜礼器及青铜铭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是那么的神秘,使他对秦汉文化颇为着迷。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成为一名考古学家,然而事与愿违,后来他没有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却对和青铜器有密切关系的篆刻艺术产生了如痴如醉的感情。由于祖父的影响,十五六岁的张渭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小小年纪的他又自学篆刻技巧。由于家境不好,学校毕业后,他干过零工,后从军戍边,可是对篆刻的热情从未减过,他曾为购一本《金石大字典》花掉了一个月的津贴,而为此他兴奋了好几夜都没睡好。复员后来到文化大都市西安,民航工作驻地环境更让他天天感受到周秦汉唐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给他学习篆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时,他有幸得到傅嘉仪、阎沫、徐正廉、王钟明等先生教授的做人和艺道。篆刻作品渐入正道。工作之余张渭以临习秦汉印风、《张迁碑》、《石门颂》、《毛公鼎》、《散氏盘》等为课,在传统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刀为笔写青田。近几年,他直入篆刻源头,在最古老的陶印中找到了新的意境和感觉,创作了大量陶印,最关键的是他把握住了陶印雄浑质朴,富有天趣的感觉,肖形印以汉代画像石为师,融入了现代审美情趣,让人进入高古玄幽之境。

  张渭对于他所热爱的篆刻艺术有着一股执著的热情。在他筹划想要制作大型陶印创作的时候,他去拜访了傅嘉仪先生,先生非常鼓励他的创新,但是也告诫他:“如果想挣钱,就别走这条路子。”张渭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创作也许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他还是将自己的创作坚持了下去。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张渭的创作资金全都是自己筹备,妻子又面临下岗的困境,也一再劝他多为家里经济状况想想。可是,篆刻艺术对张渭来说是那么重要那么令他沉醉其中,凭着对艺术的一腔热情,他再难也要坚持创作。就这样,前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批巨型陶印终于烧制成功了。

  开拓篆刻审美新空间

  张渭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学习篆刻艺术,屈指算来,他的篆刻生涯也有18个年头了。在他不断思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他发现陶印在表现苍茫浑厚的审美感觉上远远超越了石制印章的表现力。不仅如此,他还希望开创一种将我国几千年来的篆刻书法艺术发扬光大的方法。于是他想到了在陶印上下工夫。

  他发现石印比起陶印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制印的石料选取比较讲究,西安的石料基本上都是从福建、浙江和内蒙古等地进口的,运输比较费力,开采和购买的花费又大,而且从保护矿产资源的角度来看,石制的印料也具有一定局限性。除此之外,传统的小方印章只注重其实用性,由于面积和体积都太小,只能把玩于手中,大众欣赏性比较差。而陶印的材质不仅古老而质朴,烧制出来后又有种浑然天成、自然幽雅的艺术效果;而且,陶印的制作不受尺寸的限制,各方面都能够表现出秦汉文化的苍茫大气、自然天成,大型陶印的表现形式超越了方寸之间,易于展览展出,赋予篆刻艺术更广阔的观赏空间和现代装饰性。

  在张渭的家中,张渭向记者讲述了每一方巨型陶印的造型来源和传统意义,一字一句都表露出发自内心的珍爱。希望这些陶印能够携带中国篆刻艺术的魅力,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