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推土机在“护身符”前停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0:45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7月26日,湖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不久将颁布实施。根据条例规定,该市将突出“长沙”特色,着力保护民间艺术;对违法造成损失的,将责令恢复,并处以最高达20万元的罚款。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楚汉名城”,终于即将得到自己的一道文化“护身符”(本报7月27日A3版)。

  全球化下的本土文化命运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沙尘暴式的域外“快餐文化”一拥而入,使不少的年轻人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自豪感;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各地城市建设高潮的兴起,历史文化遗迹或景观遭到“蹂躏”的情况“此起彼伏”。伴随着一片片老房子的轰然倒下和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城市面貌迅速现代化、趋同化,而文化个性却渐渐丧失。失去了文化根基,光怪陆离的城市只能是徒有其表。

  不断见诸媒体的历史文化困境报道,在显示社会文化保护意识普遍淡薄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制度缺陷———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目前只能在《城市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中找到相关规定,而这两部法律中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条款很难操作,导致执法难以到位。比如,被列为文物的王侯府第、名人故居应依法予以保留,但有着厚重历史却未能进入文物之列的胡同、民居要不要保护呢?既然法律没有硬性规定,那么它们就有被夷为平地的可能。纵使文化保护者抗议,新闻媒体呼吁,但结局往往是,要么“生米煮成了熟饭”徒唤奈何;要么是通过干预和协调保存了一鳞半爪;极少数能完璧幸存,也要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历史文化保护不力根在缺乏制度保障,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近年来很多城市开始意识到城市文化遗产这一资源的宝贵,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和推介。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却步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即重视古建筑等有形文化遗产,而轻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即将出台的《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这方面则做得较好。开展对地方文学艺术、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收集、整理工作,建立传承人制度,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民间文化的保护,种种措施有望使活生生的民间文化薪火相传、泽被万代。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