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陪护工”:源于医疗服务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0:52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现在家人患病住院,家属往往须担负起照料、陪护的任务。时间长了,病人家属就难以抵挡昼夜照料的疲惫,只好选择医院“陪护工”来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陪护病人以往都是医院的工作,为何现在逐渐转移到病人家属身上了呢?75%的病人雇佣“陪护工”

  就此,记者来到长沙几家大医院展开了一次医院“陪护工”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75%的人雇佣过陪护工,在这群人中,有65%是因为家属没有时间照顾病人,而雇佣陪护工的途径则是有25%是经人介绍,75%是陪护工自己找上门的,55%的人认为自己雇佣的“陪护工”陪护水平一般,30%的人认为较专业,只有15%的人认为非常专业。

  通过问卷调查,记者发现,目前病人家属雇佣陪护工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长沙市某医院的骨科病房,张女士因腿部骨折经急诊住进了这里。手术结束后,张女士的丈夫因昼夜照料她已累得疲惫不堪了。通过别人介绍,一名姓李的妇女成了张女士的24小时“陪护”。″

  今年32岁的小李来自新化县,由于要供两个孩子读书,3年前她经同乡介绍来到医院做“陪护工”。她告诉记者,24小时照顾一名病人的陪护费为30元。现在,自己做“陪护工”已有3年的时间了,对医院的一切已基本熟悉,陪病人做检查、拿药或送检各种化验标本,她都能胜任。她坦言,做“陪护工”这一行其实并不轻松,每天要帮病人喂饭、擦洗、翻身、清理大小便及照看病人输液等,总之什么杂事都要做。除了吃饭外,其余时间都不能离开病人,夜里就只能睡在自己带来的折叠椅上,半夜要为病人接小便,对有些重症病人则必须通宵不睡觉地陪护。因为“生意”很好,小李现在将自己的表弟小彭也介绍到这家医院来做“陪护工”。该医院已有的数十名“陪护工”,基本上是通过这种同乡或亲戚之间相互介绍进医院的。“陪护工”应运而生

  长沙各大医院为何会涌现出“陪护工”这么一个群体呢?

  据记者了解,按照国家整体护理模式有关规定,医院的病床与护士数之比只有不小于0.4,才能确保服务质量及做到对病人负责。然而,目前我省各大医院还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近几年医院病人逐年增多,平时加床的比例基本达到50%以上,而护士数量却远远不够,更不可能做到24小时陪护在病人身边,陪护的缺口因此不可避免。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住院患者都离不开照料、陪护,假如将此任务全部交给家属承担,年轻的病人会心疼自己年迈的父母,年老的病人则担心原本忙于工作、学习的子女身心疲惫。由于医院无法提供足够的护理服务,所以病人家属只好向社会求助,于是,医院“陪护工”就这样应运而生了。“陪护工”亟待正规培训

  记者在医院采访“陪护工”时,相当一部分病人家属认为,“陪护工”确实为自己解决了不少的后顾之忧。而部分护士则认为,“陪护工”的出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护士分担了一定的工作量,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陪护工”存在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他们在被雇佣前大多未接受过身体检查,一旦有传染性的疾病,将会传染给被陪护的病人;其次,个别陪护工素质较低,有小偷小摸习惯。还有部分“陪护工”对病人极不耐烦,“陪护工”与雇主之间发生争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再次,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照顾病人时达不到理想效果。

  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方所长告诉记者,在国外不存在病人住院还要自己另外掏钱雇佣陪护工的现象,因为只要病人交足了钱,就可以享受整套的护理服务,这其中也包括“陪护”服务。然而,我国各大医院目前还不能提供经过正规培训的“陪护工”,病人及病人家属不得不选择这群“陪护工”,因此,“陪护工”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医疗服务的缺位,是我们医疗体系不完善的产物。“陪护工”应进入医院管理体系

  方所长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是病人或病人家属单方面雇佣“陪护工”,作为医院,也应针对“陪护工”制定相关规定,还可以通过类似护理工机构来为病人提供陪护工。从长远角度来看,医院必须完善医疗体系,不应该将“陪护工”排除体系之外。

  据记者了解,当前,在满足医疗护理的前提下,至少有60%以上的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活护理,而医院恰恰又缺乏专业陪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专门的陪护人员服务市场。医疗陪护的出现,既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大市场。例如,贵州省人民医院成立的陪护中心,是贵州目前管理比较规范的专业机构。陪护人员由卫校短期培训,中心与患者签署合同,统一派出陪护。陪护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而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医院,除了正常的为各病房配备护士外,还为每个病室配4至6个经过正规培训的陪护工,同时,医院坚决做到不加床,这样一来,陪护工与护士的职责分明,护士可以专门进行医疗护理,病人的生活护理也可以达到要求。本报记者董可可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