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教育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有佳

  高校,逐步自主招生

  高中,招生考试、毕业考试、综合素质相结合

  义务教育,不得举行选拔考试

  时值暑假,但对于放假在家的学生们来说,却没有享受到盼望已久的轻松,不少学生仍然穿梭于各类补习班中。虽然,上海市教委强调严禁各中小学校、教育机构利用假期补课,但上海一师附小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仍然被家长要求参加补课,而最多的一位同学一个周末竟然要补五门课程,包括语文、外语、奥数、绘画和钢琴。

  “教育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时候,要想有效‘减负’,必须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大声疾呼。

  如何让学生从“重负”之下解放出来?会议通过的《上海市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高校招生,逐步实行高校自主、“多元”录取的制度;高中阶段的招生,实行招生考试、毕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录取制度;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则坚持免费就近入学,小学、初中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测试。

  在上海市教委的改革目标中,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今后将实行“综合评价、多元选择、自主招生”的选拔模式,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可以试行合格高中毕业生申请注册入学制度,继续扩大“春季招生”、“专升本”、“插班生”等招生考试改革试点。

  “放手让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实行宽进严出,改变高考‘指挥棒’,这是升学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专家项家祥分析说,上海目前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近64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9.2%以上,已基本进入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市民受教育率越来越高,高校如今的任务不是培养精英,而应该是如何开展分层竞争,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问题。为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项家祥认为,可以效仿英语等级考试的方式,采取每年考三四次的做法,学生觉得准备充分了就去参加高考,高校根据学生成绩和学校推荐相结合来录取学生。学生也可以重复考,高分覆盖低分,给考生更多的机会。只有解开了家长们高考的“心结”,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减负”才能真正实现。

  上海高中阶段将推行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逐步扩大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比例。实验性、示范性等优质高中学校,将试行部分招生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给所有初中学校的试点。据市教委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全市36所市重点高中提供10%、8所中职校提供5%的招生计划供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入学,根据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成绩、面试以及填报志愿顺序,1411名市优秀初中毕业生免试入学。随着推优比例的增大,今后上海将有更多考生可以轻松踏上升高中的“直通车”。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坚持免费就近入学,小学、初中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测试。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划定招生区域,学校应当在划定的区域内招生。

  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要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除了升学制度改革外,还要在教学上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淡化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评价标准,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建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让素质教育叫好又叫座

  奚旭初

  以政府的名义,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将“减负”作为一个“社会顽疾”加以综合治理,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只以几门功课论长短,只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教育只为了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场上拿高分的应试教育机制,已成为社会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整个社会评价只剩下了一个升学率,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及生源都取决于升学率;而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升学率又成了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为了这个升学率,方方面面的利益驱动最终都变为压力倾倒在学生身上———日重一日的书包,茫茫无边的“题海”,疲惫不堪的身心,被夺走了的童年……这就是孩子们为应试教育付出的代价。

  其实,应试教育的弊端谁都心知肚明,因此遂有这几年来随处可闻的素质教育呼声。然而,口号喊得惊天动地,落到实处却又变成了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办应试教育。对这个南辕北辙,有“臭豆腐理论”作了注脚:应试教育是闻着虽臭,吃着却香。这个“臭豆腐理论”确实一针见血,直指应试教育的死穴———倘若不改变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中考、高考“指挥棒”依然一棒打遍天下,那么所谓素质教育,除了逢场作戏的“叫好”,永远也不会有众望所归的“叫座”。

  上海出台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计划,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盖因为这个“切实”,将从改革招考制度入手。教育的实质不是育“分”而是育人,招考制度改革对“减负”具有釜底抽薪意义,而对教育的拨乱反正,更是正本清源之举。改革启动,任重道远,我们自然不能指望它朝夕之间就大功告成,然而既然已经破冰,那么锲而不舍,渐行渐远,直至大功告成,终究是可以期待的。

  素质教育的“破题”

  王旭东

  每年的高考牵动着无数家庭、学校、考生的心弦。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定命运,唯分数论的升学制度,让素质教育只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上,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写在教育工作者的论文里,发表在各大媒体上。诸如考试作弊的禁而不止、假期补课的三令五申、学生重负下的怨声载道……这些都是传统升学制度的伴生物。应试教育弊端多,素质教育好处多;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素质教育始终处在尝试或探讨阶段,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是唯分数论的升学制度拖了素质教育的后腿。

  上海即将启动的“升学制度”改革,冲破了唯分数论的禁区,打破了以追求高分数为终极目标的传统升学体制,无论是高校还是高中招生都融入素质评定,综合素质成了“竞争力”,从而,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扫清了障碍。不可否认,从古至今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上的杠杆作用,但它已经承载不起现代教育的新内涵。“升学制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破题”,接下去还有大量配套改革措施需要跟上,比如,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考核考评制度,教科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我们在惊喜上海的“破题”之举的同时,期盼“破题”后的素质教育“春花秋实”,期盼上海的破题“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9日 第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