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的乐章(一周科技风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廖文根

  科学带给人们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上周日,一直与大自然较量的人们,感受到的是腾飞的力量。随着中国“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二号”从位于黄土高坡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从这天开始,6只眼睛将同时“审视”着我们所在星球的外层空间,为人类众多的“未知”寻找答案。值得关注的是,6只眼睛中,除了“双星”来自中国,还有4只“蓝色”的眼睛———来自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4颗卫星。科学无国界,在为我国空间科学的进步欢呼的同时,我们也要为“黑眼睛”和“蓝眼睛”的合作喝彩。

  “众目睽睽”之下,我们的星球将不再神秘。而对曾经有过亲密接触的月球,近来再次享受着来自人类的关注———纪念人类登月35周年活动在全球热火朝天地展开。在中国,人们将目光集中在已经启动的“探月计划”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国为什么要探月?”在凑完“热闹”之后,更多的人关心起了“门道”。“我相信,探月工程必有丰厚的回报。”这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5日作出的回答,在他看来,回报是“推动中国高新科技的进步,带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华人生物科学家眼里,“科学”回报人类的是“更美好的生活”。空间科学也是如此。新近得到的注解是,浩瀚的太空正成为中国科学家的水稻育种基地,“科学”连接的将是国人的一日三餐,谁还能说太空离自己很遥远?而在“科学———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为主题的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在还原科学美好愿望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憧憬。“我相信,华人生物科学家10年内能拿到诺贝尔奖”,杨振宁先生在大会期间的大胆预言让国人激动不已。

  科学家的作为总是带给人们惊喜。南海归来的中德科学家爆出“猛料”,他们日前完成了首次联合对南海北部可燃冰的海上调查,并首次发现了南海北部可燃冰“冷泉”喷溢形成的面积达430万平方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生碳酸盐岩区。这种可以作为传统石化原料如石油、碳的替代品的神奇物质,为对能源如饥似渴的当今世界带来了新希望。而向北极进发的首批11名中国科考队员带给人们则是期待,20日他们从“桑拿天”下的北京启程,目的地是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在那里,他们将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为人类寻找新的惊喜。

  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众多杜邦“不粘锅”的消费者,一系列的“最新发现”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惊”。尽管杜邦公司的最新解释起到了一点压惊的作用,但要让紧张的神经完全松弛,还需要另外的说法,一个更为科学的声音。不知不觉中,人们突然发现,科学已经成了一个指挥棒,在左右我们行动的同时,也让我们真切地欣赏到它演绎的和谐乐章。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9日 第十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