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效能网促进政府治道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09:11 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毛寿龙专栏

  效能网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民意表达的平台,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效能网建设有助于厘清政府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有限且有效的政府;效能网建设有助于建设回应性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效能网建设有助于打造责任政府;效能网为政府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2004年4月20日,浙江省天台县开通天台效能网。当地政府开通效能网的目的是让民意能够“直达”:老百姓可以直接登录效能网提出各种意见,而该县各部门、乡镇每天均有专人查看效能网上,对于网民反映的问题集体研究答复,执行跟踪落实制度。截至7月29日早间笔者浏览该网站时,发现浏览量已经达到67400人次,共发帖494条,各个单位共回复482条,回复率为97.57%,绝大部分都在7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回复。

  有报道说,天台县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表达民意,给公民履行参政议政的权利提供了机会。同时,还把效能网与政府机关绩效评估联系在一起。如果政府部门对民意回应不及时或公民不满意,该部门的绩效评估就可能受到影响。这就赋予了公民评估政府绩效的权利,公民可以据此来促进政府机关的效能建设。

  但在笔者看来,效能建设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关键在于它对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效能网建设有助于厘清政府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有限且有效的政府。效能网的重要功能是表达民意。浏览效能网,我们发现,公民主要在为政府各个部门提供公共问题的信息,如哪儿有污染,需要环保局加强管理;哪儿交通不畅,需要交通管理部门拿出新办法。公民提供信息,实际上给政府各个部门根据公民的需求重新刻画政府职能提供了基础。从社会的需求来界定,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提供法律和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目前公民在效能网所提出来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提供教育、交通、治安、通讯等公共服务,正好符合有限政府的基本理念。

  第二,效能网建设有助于建设回应性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效能网的核心结构是,公民提出需求,政府部门提供回应,不仅解决问题,而且给予答复,如果公民不满意,还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根据公民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逻辑。从网络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天台县政府各个部门到目前为止共回复了482个帖子,只有6个帖子超出规定的时限,而且均只超过一天,绝大部分都及时作了回复,而且公民比较满意。在此基础上,很多政府部门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服务性制度,比如国土局建立了“一次性告知制度”,规定办事群众在申请或咨询用地报批、土地登记等事项时,工作人员应一次性告知所有必须由办事群众提供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应以书面形式告知。

  第三,效能网建设有助于打造责任政府。效能网的逻辑是,公民提出需求,政府给予及时回应,如果回应不及时,或者不满意,则给予相应的扣分。这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的责任心,打造责任政府。比如,在效能网开通之后,天台县国土局建立了三项制度,其核心就是责任制度:一是建立专人负责制度,由局信息中心负责,每天不少于两次登录效能网,特别关注“民意直达”栏目。二是建立集体研究制度。相对简单的问题,由信息中心直接与各职能科室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内答复与落实。而重大复杂事项的答复,则实行集体研究制度。如始丰溪下段出让的地基问题,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台州市中院已作出终审判决,该局将根据终审判决,尽可能兼顾受让户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使问题早日圆满解决。三是建立跟踪落实制度。在及时答复的基础上,该局推行跟踪落实制度。效能网开通至今,涉及国土局的22条投诉意见均已及时答复,得到了投诉人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效能网为政府有效运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政府和公民一改过去政府总是占据强势地位的格局,双方可以平等交换信息,平等介入讨论,公民还可以以平等的地位监督政府有效运作。以这个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政府的决策可以吸收广泛的民意,公共问题的界定来自公民,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来自公民,公共政策的执行受到公民的监督,公共政策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公共水平都大幅度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政策,从而大大提高公共政策的问题界定绩效、政策讨论和分析绩效、政策执行绩效以及政策评估绩效。

  本期专栏作者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教授连岳:知名专栏作家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