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佛山向100多家大型陶企发出总动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0:14 广州日报大洋网
  记者 李春光

  “呼吁大家不要再说陶瓷是‘污染产业’,是‘夕阳产业’,我们要把陶瓷产业提升为佛山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使陶瓷成为佛山建设历史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点睛之笔。”昨天,在佛山市陶瓷产业整合提升动员大会上,佛山市副市长黄维郭面对媒体和100多家陶企的老总发出呼吁。

  黄维郭还宣布了佛山市政府发展陶瓷业的目标:通过整合提升,到2010年,佛山陶瓷规模要由目前的200亿元发展到500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以上,产区内的中国名牌产品要由目前的7个增加到12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创5件,新增陶瓷上市公司5家。
佛山全力打造陶瓷会展基地。记者李春先、龙成通摄

  产业庞大问题不少亟待整合

  陶瓷产业是佛山传统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据介绍,佛山市委市政府5年来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佛山陶瓷行业的发展动态,近日对陶瓷产业重新进行调研,根据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的指示,佛山市政府制定了新的整合方案,并成立了陶瓷行业整合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

  政府部门近期调查发现,佛山陶瓷这个庞大的产业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行业资源未充分利用、行业能耗高、污染大、无序竞争,庞大陶瓷产业带来的污染还影响到市民生活等等,同时还面临着一些新兴产区异军突起、而本地著名传统产区逐渐丧失原有优势等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陶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局面。佛山市有关领导说,佛山陶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兴旺史,如果在我们这一代走向衰落,那就对不起历史,也对不起未来。

  “6个1”工程整合品牌资源

  整合方案提出,将实施“6个1”工程: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个包括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整合行业资源,组建一个行业协会;整合服务资源,培育一个流通宣传平台;整合文化资源,建造一个陶瓷文化博物馆;整合技术资源,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人才资源,开设一个陶瓷产业人才培训平台,在佛山科技学院增设陶瓷技术学院,在“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开辟“禅城区联合图书馆陶瓷分馆”。

  南庄和石湾将进行功能分工,建造4个基地:在南庄建设陶瓷清洁生产基地和陶瓷装备制造基地、在石湾建设工艺美术陶瓷产业基地、陶瓷色釉料生产基地。

  黄维郭副市长说,近期要完成“一个协会两个平台”的整合。产区内6个协会将在年底前整合为一个协会。物流平台整合要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主要是整合分散的市场资源,把禅城区的5个大型陶瓷专业市场,整合成世界最大型的陶瓷产业营销平台。同时将把美术陶瓷厂陶瓷博物馆、石湾陶瓷博物馆、南庄博物馆等进行整合,在禅城区石湾街道内建造一个佛山陶瓷文化博物馆,以南风古灶为主题,建造一个包含佛山陶瓷文化的博物馆、陶瓷艺术长廊等一批元素设施的陶瓷文化旅游区,形成佛山陶瓷文化名城的一个亮点。

  治污染淘汰不合格企业

  治污染,不合格企业将被淘汰。制定燃料含硫量的标准和准入门槛,加大对煤和重油销售渠道的监管,实现污水、粉尘全封闭排放。对于占地大、消耗大、污染大、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改造、淘汰。

  打造世界第三大陶瓷展

  佛山市政府计划每年举办2到3次陶博会,利用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城会展平台,彻底改变目前分台竞技、重复办展的局面,利用广交会的辐射力,举办春秋两届陶瓷出口交易会,实现从区域性会展向国际性会展的升级,把佛山的交易会逐步培育成为博罗尼亚、华伦西牙陶瓷展示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陶瓷专业展会。

  划地100亩

  建大型展馆

  据黄维郭副市长介绍,政府部门调查表明,共有近4000件“石湾公仔”被世界各地收藏家收藏。此外,佛山美术陶瓷厂和佛山民间还有几百件,为了更好地展示佛山陶瓷艺术,佛山计划采用所有权与展示权分离的方式,在禅城区划地100亩建大型展览馆,让这些名作能在佛山陶瓷文化区内进行展示,使普通百姓得以亲眼目睹“石湾公仔”的历代名人佳作。(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