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正万平之乱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3:13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爱多倒下之后,金正又出事了。是产业衰退、公司转型、资金饥渴让金正董事长万平铤而走险,还是管理歧见、权力纷争让其中箭落马?金正危机真正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金正能挺过这场危机吗

   2004年7月12日,太原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正式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东莞市金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太原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万平,于7月9日因涉嫌在其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期间,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被检察机关正式批准逮捕。

    瞬间,在DVD行业颇具知名度的金正集团成为风暴的中心。顶峰时期的金正集团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名声大作,至此,愈演愈烈的“金正危机”已达白热化:万平能否如其前任杨明贵般“幸运”脱责?真假授权书的谜底何时揭开?金正能否在内讧纷争中浴火重生?

    这场危机令股民们始料不及,然而如果万平不被逮捕,处于产业衰退中的金正其危机就能够避免吗?

    错失产业转型机遇

    有人说,金正是因为转型失败导致了今天的危机。金正虽然曾经因为率先推出DVD而赚得了“第一桶金”,但是后来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普遍下滑。而跨国公司在对中国的碟机企业采取了放水养鱼的策略之后也开始抛出专利费的问题。这让金正等许多本已不堪重负的企业雪上加霜。老牌碟机企业先科出于资金压力被迫卖掉了商标,而且由于涉及高达10余亿元债务纠纷,旗下的许多公司都已处于停产状态。而很多依靠代工的DVD碟机企业则不得不关门大吉。有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有30多家代工DVD的企业倒掉。上海海关的数据则显示,中国DVD企业的出口正在锐减。

    在此背景下,金正不得不重新选择自己的发展出路,为了快速实现转型,金正很快进入了手机、LCOS背投、空调等产业。但是,一家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民营企业随即遇到了资金瓶颈。由于目前国内银行体系不完善、证券市场功能不健全,金正的融资渠道实在有限。要想在国内股市IPO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排队”的时间也等不起,国外IPO也不容易,而且费用高昂。对于金正来说,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盘活某一“走下坡路”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壳”,实现融资的愿望。于是金正入主了上市公司太原天龙。金正的这些做法—选择买壳上市,然后发展空调、手机等相关多元化产品,还一度被视作是民营企业特别是碟机企业发展的新思路。金正“借壳”是从2001年开始的,本想走一条上市捷径,不料借壳审批程序一拖两年,这使金正错过了最好的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时机。在这个阶段,夏新、新科等国有企业在政府扶持下都已成功转型,而金正却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内耗和拯救危机重重的“壳”上。

    尽管错过了最好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机遇,金正仍然于2003年高调宣布全线进军空调、手机和液晶电视,并在珠海筹建占地400多亩、投资近1亿元的金正空调基地。而2003年信息产业部明令暂停发放手机生产牌照,金正没有生产牌照,只有去借用“托普”的牌照,这也限制了金正的发展,这些都进一步加速了股东内部利益纷争的矛盾。大的产业背景已经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祸起萧墙?

    面临产业转型的金正急需资金的支持,而万平被捕的原因正是“涉嫌挪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6月2日,万平赴山西向太原市政府汇报金正入主天龙公司后的发展规划,当天中午在与公司高管宋新梅午餐过程中突然被山西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带走。在此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该消息被隐瞒,直到7月初有媒体爆出万平被拘的新闻,ST天龙才于7月2日下午因“有重大事项未公告”而突然停牌。7月6日上午,该公司发布公告,简单证实了万平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的消息。

    消息爆出之后,ST天龙和金正的高管们纷纷出来“辟谣”。然而不幸的是,“辟谣”的结果恰恰将金正内部的权力纷争和金正股东的内讧呈现在了公众面前。代表两派股东的四个人:天龙集团董事长、金正集团第二大股东田家俊、天龙集团副董事长、ST天龙第二大股东控制人宋新梅、金正集团副总裁、太原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新、金正总经理徐国富,一时成为事件的主角。

    ST天龙董事会秘书白耀宏证实,万平因涉嫌挪用了其控股的上市公司ST天龙的巨额资金被捕,举报人是公司内部的大股东。

    而金正总经理徐国富提及白耀宏的证实时表示:他的话不真实,我不知道他和万总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仇。万总只是协助调查,别人凭什么给万总定性?

    田家俊却说:万平这次不是协助调查,是接受调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杨玉新说:尽管出现了这一突发事件,但目前上市公司以及金正在东莞和珠海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并未出现传言中的人事变动。

    田家俊表示,万平缺席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由金正股东成立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与以前的董事会相比,只缺少万平。

    6月13日,田家俊召开了董事会,并发布决议,将杨玉新从天龙集团总经理职位调回金正电子,由田家俊自己接任天龙集团总经理,并继续兼任天龙集团董事长。

    杨玉新指责此次董事会做出的相关决议“违反了《公司法》”。

    7月7日杨玉新更进一步向媒体提供书面材料称,举报万平的是田家俊和宋新梅。

    田家俊当即批驳了这种“谬论”:“这听起来像神话。”作为万平被拘的目击者,宋新梅也断然否认:“公安局要把他带走我有什么办法?”宋还表示,对于外界传言并不在乎,并表示作为天龙的大股东之一、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应该站在维护股民利益和维护天龙集团的立场上做事。

    分裂成为两个阵营的相互“辟谣”反而使得传言甚嚣尘上。万平出事后金正公司这么多事情总要有人管,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万平成为第二个胡志标,抑或是出走的杨明贵,谁将成为继任者?一场权力纷争随之浮出水面。

    权力之争

    双方都在谋求成为继任者,于是另外一个悬念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两份万平的授权书相继被抛了出来,但被授权人却完全不同。万平被羁押前后两份截然相反的“股权授权书”揭示的正是“金正事件”背后的权力之争。

    杨玉新称万平出差太原之前的5月31日,曾出具过一份授权书,表示把自己在金正数码内的所有股东权益托管给包括杨玉新在内的三人,并委托其行使自己在金正数码的董事长职权及在下属各公司的法人代表职权。授权书内容是:“兹授权王云先生、陈实先生和杨玉新先生代行本人在东莞金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东权力,权力的行使须有以上授权人两人以上签署有效。兹授权王云先生代行本人在东莞金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各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权。上述授权有效至本人取消授权为止(时间为5月31日)。”杨玉新称,王云是金正的管理顾问,而陈实则是法律顾问,三人所拥有的这份授权书是万平亲自委托的“唯一版本”。

    然而ST天龙董事长田家俊也表示自己有一份6月8日由万平授权的授权书,被授权人包括自己在内共四名人士,主要内容是代理行使对东莞金正的管理职权。“即使没有授权书我也一样管理公司。”田家俊说,董事长出事,副董事长或指定董事行使相当职权,那是“公司法的规定。”他没有否认两份授权书的存在,但是把两者区分为“股东权益授权”与“董事长职务授权”,在他看来,杨玉新所获授权应为代表万平在金正的65.91%股权,而股东权益与职务权力不能混为一谈。

    为什么会将自身股东权益与职务授权分开行使?在万平本人缺席的前提下,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此外,根据法律程序,万平在羁押期间不能会见任何人,第二份授权书的真实可信程度遭到不少人的质疑。

    对于“万平事件”之后公司众多中高层管理人员纷纷出走这一说法,田家俊和徐国富都予以了否认。在股权方面没有多少控制权的徐国富表示,金正现在是上市公司,不是以前的民营企业,所以不会因为一个董事的问题影响金正的全盘操作,到目前为止,除了股价受到舆论的影响,出现波动之外,其它方面,例如企业的资金链、供应链、人事等都很正常。

    虽然双方均表示金正的生产销售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高层也没有大的变动,但是矛盾的公开对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徐国富虽然一直力图在万平与“金正”特别是“珠海金正”之间建立“防火墙”,但是田和杨的表态让他的努力付之东流。维护企业形象已成一句空话,而抢夺股权才是实质。

    乱在企业制度?

    事实上,金正股东内讧和权力纷争并非始于今日。多年前,段永平、杨明贵从小霸王出走后创建了步步高,1997年杨明贵又率原任小霸王财务总监万平等“另立山头”成立了金正。当年金正的股权结构为:杨明贵控股66%,田家俊(现ST天龙董事长)持股20%,万平持有8%。1998年前后,因涉嫌走私机芯,原“掌门人”杨明贵、万平曾经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不了了之。但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2001年,金正卷入一宗更为严重的走私案。案发前杨明贵失踪,据说已经出走到美国至今未曾露面。有消息说,杨明贵走私被查很可能是被人栽赃。此后万平去了美国一个月,经过谈判,杨明贵把手中的股份转让给了万平,而不是田家俊。这样,万平成为金正的大股东和金正集团的董事长。但万平的掌权并没有使得金正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目前,金正再次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万平涉嫌挪用上市公司3000万资金。尽管媒体对其之前涉嫌走私偷税漏税之事旧事重提,但如同田家俊所言,目前没有一个海关、税务局的人对金正进行过调查。

    一位管理专家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中最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领导人大权独揽,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要么就是像金正这样,财权、股权、管理权更迭频繁。民营企业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特别是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在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时候甚至会出现谁拉到了更多的人,或者掌握了竞争对手的把柄就可以将对方逼下台并取而代之的情况,或者干脆“率众另立山头”。从2001年“兵变”创始人杨明贵落荒逃往美国,到最近的二股东举报、大股东遭羁押调查,这说明金正在企业制度、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好的治理结构与管理,企业内部的“无序”斗争就会成为常态。

    种种迹象表明,产业转型的困难、市场及资金链上的问题,还有股东之间的矛盾,一起把万平推到了困境中。而金正借壳上市也直接成为了企业内部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上市公司所要求的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严格的报表审计、准确的信息披露必然无法容纳原本臃肿扯皮的企业作风。

    金正与万平会成为另一个“爱多”和胡志标吗?作为第一个“借壳”上市的DVD企业,“金正危机”是碟机企业突围的“缩影”,也是民营企业融资艰难的映象。但是对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目前所有这些困难只能由这些不容易的企业家们自己“扛”着。(记者胡小娟)



相关报道
来源: 互联网周刊                                   【编辑:肖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