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不对称中的媒体责任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00:44 红网

  据《江南时报》7月28日报道,一向以大胆曝光劣质食品、在央视新闻频道所有栏目中综合评价排在首位的《每周质量报告》,其自身的质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迹象表明,该栏目已处在一个由官方、商业、公众乃至国家等各方利益冲击下的漩涡之中。

  之所以受到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周质量报告》已经发生了从暗访揭丑到表扬先进的“变脸”。在央视国际、人民网等论坛和媒体上,观众们表达自己的“伤心和愤怒”。一位网友写道:“作为一个以披露质量问题为内容的栏目,我只要求你观察到我们生活中的危险隐藏在什么地方……”,

  那么,为什么发生了这种“变脸”呢?真的是“有关节目作的不严谨吗”?作为在央视收视率排名中基本稳定在播出当天前三名的节目,作为在央视新闻频道所有栏目中综合评价排在第一位的节目,“变脸”的理由真的如此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种“变脸”已经影响到了公信力了吗?

  《每周质量报告》之所以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信息不对称。由于生产经营者对商品拥有比消费者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导致消费者无法判断消费物品的安全程度,《每周质量报告》的出现,缓解了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紧张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对立、冲突。

  我们知道,媒体对社会来说,有着守望人的功能,也就是媒体要负责报道环境中有什么事情发生,把消息告诉公众,帮助人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使之获得充分的调适。但是这一功能的发挥,却要遵从事实,有些情况下,还要“揭黑幕”。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揭黑幕”已经成为新闻业的关键元素之一,已经成为新闻人的利器。《每周质量报告》的成功,就源于发挥了守望人功能,在于以曝光揭黑的暗访为主的报道告诉了公众关心的事实。因为它关心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黑心汤圆、毒火腿、劣质瓜子、用工业染料染黄的腐竹、死鸡做成的扒鸡等。

  正因为这样,它赢得了收视率,但也正因为这样,它恐怕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周质量报告》“变脸”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此。《每周质量报告》的“变脸”启发我们,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中发挥媒体责任,发挥媒体的守望人功能,进而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体利益?很明显,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会造成交易费用的提高,社会资源的浪费,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每周质量报告》的出现,是对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扶持,但是这种扶持在各种各样的压力面前,不得不寻求突破或者改变初衷。

  在食品安全问题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给媒体一些报道事实的特殊权利,即在基本符合事实的情况下免于法律追究的权利,恐怕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媒体放开手脚,充分张扬守望人的功能,增加公众的安全系数,当然,这对于增进社会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也是大有益处的。(稿源:红网)(作者:朱四倍)(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