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岂能失信于民 我们的血汗钱究竟哪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13:29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8月1日电(记者刘大江)对集资修自己门前的公路,四川省渠县鲜渡镇等乡镇的村民们先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起初积极支持,表示“砸锅卖铁也要凑足这笔集资款”;现在是坚决抵制,无论如何也不会缴的。

  这种前后迥异的变化,是因为当初集资时,政府承诺给他们修筑门前的公路,但时过3年一直未见动静,现在据说又要集资修这条公路。村民们对此纷纷质疑:“政府怎么能说话不算数,我们的血汗钱究竟到哪里去了?”

  收罢集资款 3年不开工

  破烂、泥泞的公路现状一直是堵在渠县鲜渡镇等乡镇村民们胸口的一块石头。宋家乡太极村3组村民宋世轩指着面前的黄泥烂路说:“从这里到乡上只有5里路,一下雨要走近两个钟头。”

  今年65岁的宋世轩当年是政府修路集资最积极的响应者之一,如今却成了当地有名的上访告状户。他告诉记者:“2000年政府说要农民集资修路,就是这条宋(宋家乡)西(西桥镇)路,头天乡村干部才给我们开会,第二天我就带头主动缴了全家9口人的钱,共1300元。为这事,在宝成区召开的万人动员大会上,我还作为先进代表发言:老百姓再穷再苦,也要支持政府修路为民办实事。”

  3年来,宋世轩一家人光公路集资款就缴了近3000元。区上承诺的是2001年开始动工修路,但一晃3年过去,修路却丝毫不见动静。宋世轩着急了,2003年开始到县、乡政府上访讨“说法”。

  记者在渠县鲜渡镇等乡镇看到了相似的情景。在鲜渡镇金花村3组村民龙富杰家的院坝里,很快围满了情绪激动的村民:“以前我们缴钱那么积极,有(有庆镇)鲜(鲜渡镇)路至今没修,据说现在又要开始集资修路,现在怎么也不会缴了。”记者看到龙富杰家缴纳的公路集资款的收据:2000年的标准是每人平均150元钱,她家缴了450元,2001年缴了150元。

  金花村村民毛家芳的儿媳妇害乙肝、肺结核,每个月光吃药就要花好几百块钱,家里实在太穷,拿不出现金,就主动叫村干部挖她家的口粮来冲抵,而她家口粮不够吃,只好东家借西家贷,至今尚欠人家的谷子800多斤。“但事实证明,当初我们受骗了。”毛家芳对记者说。

  再修黄泥路 重收集资款

  感觉受骗上当的村民们纷纷表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傻”了。他们说,缴纳的公路集资款是他们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交给政府却全打了水漂漂。

  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有意重修当初承诺的路。鲜渡镇金花村支书王尊源算过一笔帐:现在路烂,比如说运河沙等建筑材料,运费竟占原材料费的2/3。若路修好了,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一斤稻谷能多卖5至7分钱,生猪也不愁运不出去了。鲜渡镇党委书记贺翔云告诉记者:镇上打算今年动工把路修好,准备向村民重新集资,现在正在征求村民意见阶段。

  但村民们现在对修路集资已经失去以往的积极性了。他们表示:做梦都想把这条烂路修好,但政府失信,这次集资无论如何也不会缴的。

  这场尚未结束的“集资修路”风波给当地带来了明显的后遗症:这几个乡镇近几年农业税收取非常困难。2003年鲜渡镇57万元的农业税,就有10万元收不上来。除了有的农民举家外出的原因外,干群关系紧张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当地乡村干部为了完成农税催缴任务,不得已自掏腰包垫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据鲜渡镇镇长陈贵平介绍,仅在大丘村和伍峰村27个乡村干部中,人均负债就达1万余元。

  政府“办实事” 重在讲“诚信”

  实践证明,政府不能失信于民,否则必然会影响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也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对今天这个局面,渠县县委、县政府始料未及。渠县县委副书记许平说:“我们修路的初衷是为民办实事。之所以造成如今局面,主要是因为过去3年间随着有关政策的调整引起公路建设筹资渠道的变化,影响了对农民承诺的兑现。”

  许平解释说,由于横贯全县南北的公路破烂,制约着经济发展,200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集资修建长达160公里的标准美化路。当初修路的原则是各区(区当时管辖乡镇,后来撤消)分片包干,负责自己境内的一段公路。当时的鲜渡区(辖现在的鲜渡镇、加禾乡等4个乡镇)有个特殊情况:除了修建有鲜路,还须修建另一条公路——望(渠县的望溪)石(达县的石梯)路李渡段。为确保重点工程,当时就把农民的集资款全部用在修建李渡段公路,但后来农村税费改革,修建有鲜路已没有经费来源。

  对县乡干部保重点工程的说法,村民们并不买账。鲜渡镇金花村3组村民雷兴国说:“当初集资修路,并没有先修望石路李渡段一说,否则,我们就不会积极缴钱”。

  对此,有专家认为,农民集资修自己门前路,地方政府失信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眼下对渠县来说,政府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兑现以前承诺,走出“信任危机”。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若轻易撕毁、随便失约,则只能败坏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打造为民办实事的“爱民政府”,则应首先打造“诚信政府”。毕竟,不论对个人还是群体,诚信是最起码的道德前提。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