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银行贷款不能“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5:02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8月2日电(记者周放)记者最近在华东地区采访时了解到,华东某省的银行信贷统计信息显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的两个月中,基本没有出现新增贷款。信贷规模的统计曲线表现出一季度直线上升、二季度又直线下降的强烈反差。这种情况在记者采访的华东数省银行中比较普遍,一些企业反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前,许多银行“见到什么项目都上”,如今银行“见到什么项目都躲”。银行贷款从“一哄而上”转向“一哄而下”,这种大起大落的信贷行为不是一种科学行为,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对银行提高自身的资产优良率和化解信贷风险也十分不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是控制局部经济过热,重在调整结构。一些银行不问青红皂白简单地压缩信贷规模的结果,不是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准确理解,更不是在积极、正确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某省最近对压缩贷款的情况初步调查显示,风险高、质量低的长期贷款压缩的少,而效益好、风险低的短期贷款压缩的多。这种情况表明,银行贷款“一哄而下”并没有把该压缩的贷款压下来,反而抑制了资本流动。不论“一哄而上”还是“一哄而下”,都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自我调控能力亟待增强。“铁本事件”中,多家银行对铁本公司重复授信,并严重存在违规放贷行为,授信总额度远远超过企业的还贷能力,这充分反映出银行放贷粗放管理模式的漏洞不小;而宏观调控后一些银行贷款不问青红皂白“一哄而下”的情形,同样反映出银行放贷的粗放性管理模式的弊端。一些银行由于缺乏科学的放贷机制和有效的自我规范和纠错能力,只好采取简单的“垒大户”或停贷手段化解市场和政策风险。其结果往往造成不良资产增多的恶果。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当引起银行业的深刻反思,银行业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宏观调控中应当调控的重要方面。银行业应当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机遇,对自身管理、运营机制和信贷结构面向市场做出深刻调整。

  改变银行贷款时而“一哄而上”,时而“一哄而下”的怪圈,需要国有商业银行从自身管理改造做起。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我国的银行信贷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总体改革进程滞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颇多。但是,不论任何改革都无法取代银行自身的管理改造。管理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银行贷款管理的长效机制,除了严格落实贷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对各环节的信贷人员的考核期限应当从年度考核转变为整个还贷期的考核。那种贷款放出去,大家拿奖金的做法必须废止。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