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华投资最早选址广州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09:20 南方都市报 |
外商在华投资最早选址广州 广州文物普查首次发现三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旧址,其中协同和厂房完好机器照常运转 广州第四次文化普查之民族工业 据记载,在鸦片战争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各种工厂30家,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就此揭开。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列为广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柯拜船坞”,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长洲岛上建立的。外商在华投资的历史从此时开始。 在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旧址,而且是相继发现了三处。前天和昨天,记者随同芳村区、荔湾区文物普查人员,分别走访了这三处民族工业企业旧址,它们是位于荔湾区的广东饮料厂和位于芳村区的同盛机器厂、协同和机器厂。 奠基碑仍在 酒香溢四方 名称:广东饮料厂 建厂时间:1934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荔湾区西村西增路广东饮料厂旧址。这里如今已是广州生力啤酒厂的所在地,现在在这里能找到的、证明广东饮料厂曾在西村存在的惟一实物,是1934年建厂时的一块奠基碑。 这块奠基碑,长77.5厘米,宽60厘米。记者看到,碑上刻有“广东饮料厂奠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等字样。 1929年-1936年,陈济棠主粤,重视发展地方实业,创办了一些省营大企业,对民间工业也采取支持鼓励政策,这些因素使广州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广州近代大部分工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如西村士敏土厂(今大元帅府)、省营造纸厂、省营硫酸厂,广东省饮料厂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兴建的一个省营企业。有记载,1933年广州工厂数在全国几个城市中名列第四。 据曾经在广东饮料厂担任技术工作的谢英明撰文回忆,该厂建成投产时的全部机器设备都是从捷克采购的,并且雇佣捷克技术人员指导安装和管理,生产啤酒和汽水两种产品。当时该厂厂房面积有6448平方米,设计能力为年产啤酒1088吨,成为华南第一家啤酒厂。 几经岁月跌宕,广东饮料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成了广州啤酒厂,生产“双喜”啤酒。1991年初,发展势头迅猛的广州啤酒厂与香港生力啤酒合资。十年前,为了合资厂发展的需要,广东饮料厂的老厂房退出历史舞台,一栋现代化的啤酒包装车间取代了它的位置。如今,广东饮料厂那些生产啤酒的捷克机器已不知所踪了,惟有厂房前的几棵百年老榕树依旧挺拔,还有的是酒香至今在飘荡。 建厂近百年 机器照常转 名称:协同和机器厂 建厂时间:1911年 广东饮料厂如今仅存一碑为遗物,而位于芳村区的协同和机器厂的厂房和机器在创建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不仅仍保存着,而且仍在使用。现在的协同和机器厂是广州柴油机厂的一个叉车车间。 泛黄的青砖外墙,半圆的拱形大门,浮雕的窗台花纹,8月1日上午,展现在记者眼前的这栋西式风格的建筑,就是陈拔廷、陈沛霖和何渭文等人在1911年合伙创办经营的协同和机器厂的主厂房。在主厂房大门上原来刻着的“协同和机器厂”及“1922年”的字样,如今仅有模糊轮廓,因为这些字在“文革”期间被铲掉了。 据史料记载,建厂初期,协同和只有旧式皮带车床3台和小立钻1台,没有动力设备,只做碾米机生意,后来才从事机械修配。创办人之一的陈拔廷通过一外国公司火轮上的机房领班,在晚上悄悄登船将该轮的柴油机拆卸下来,探究构造并画成草图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协同和机器厂终于在1915年制成第一台中国制造的柴油机。1918年该厂又制造了一台160匹马力的船用四缸火胆柴油机。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协同和是广东机械行业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企业。 据介绍,原主厂房长为34米,新中国成立后在旧址基础上延伸了50米。记者看到,加建部分的顶梁材料采用铝条,而原来的则采用木料。远远看去,两部分厂房三角形的屋顶浑然一体。现在主厂房内整齐地摆放着广州柴油机厂的机器。在协同和主厂房隔壁的车间里,有一台底座刻有“协同和”字样的剪板机,以及一台英国制造的立式车床。据说,这两台机器的使用年龄都已过了半个世纪,但至今依旧运转不息。 除了以上那些厂房和机器,协同和机器厂保留至今的,还有创办人之一陈拔廷的别墅、仓库和散落在厂区内的水塔和吊机等。 机器已不在 厂房成民居 名称:同盛机器厂 建厂时间:上世纪30年代 7月31日,记者来到芳村区东街广安里同盛机器厂。眼前的这栋三层半高的建筑物让记者很难将它和机器厂的历史联系起来。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同盛机器厂,如今不见厂房,不见机器,只见两排民居和这里的住户。 幸好,“同盛”的字样在这栋建筑物上不时可见,在墙身上、在正门上方,提示着后人这里的历史云烟。紧挨着同盛机器厂旧址的门楼,由青砖砌成,门额上方的花岗岩和木板上刻有“广安里”字样,显得古色古香。 “厂”里的民居是民国时期的风格,几乎每一户的门都是脚门、趟栊门和实木大门的构造,其中脚门上的花鸟雕刻依然精美。记者去时,这里的住户就在这“厂”里中间通道上读报纸、聊天。住户们看到我们前来参观,露出了好奇的眼神,对于同盛机器厂,他们似乎并不太清楚。 据芳村区文化局副局长颜晖介绍,同盛机器厂是由巧明火柴厂股东之一吴宗岳出资兴建的,主要是用于制造和修理生产火柴的机器。始建于1879年的佛山巧明火柴厂是国内首家火柴厂。至于同盛机器厂与巧明火柴厂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调查考究。为了让这一近代工业企业遗址免遭破坏,芳村区建议把同盛机器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起来。 专家建议 将旧址建成工业博物馆 据悉,在广州,乃至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近代民族工业企业旧址是一大空白,因此广州此次文物普查发现这三处文物线索,专家认为,是相当重要而宝贵的。 芳村区文化局副局长颜晖说,协同和机器厂作为近代工业企业的代表,不仅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厂房和机器至今还可使用,这是非常难得的。他建议,可以利用协同和机器厂旧址的现有资源建成一个“工业博物馆”。 颜晖认为,建成“工业博物馆”,让后人了解广州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协同和旧址里工人生产的“人气”,比起让游人看静止的厂房和机器,自然要生动得多。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许黎娜 图: 建于1911年的协同和机器厂,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不仅厂房保存完好,机器也仍在正常使用。 本报记者 李向新 实习生 王鹏军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