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以危机暂告一段落(新闻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09: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先倨后恭 始作俑者化解危机

  7月18日下午,以色列总理沙龙在耶路撒冷对美国犹太人组织代表说,他建议全世界的犹太人尽早移居以色列,特别是法国的犹太人“绝对应该立即行动”,因为反犹主义在法国已经“失控”,法国有10%的人口是穆斯林,这为反犹主义提供了沃土等等。此言一出,立即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应。法国外交部在第一时间表示,沙龙的言论“不可接受”,要求以色列必须做出解释。当晚,法国总统府发表声明,说在得到以色列的解释之前,法国将不考虑接受沙龙来法国访问,他是不受欢迎的人。与此同时,法国政界和群众团体对沙龙大张挞伐。

  10天后形势才开始扭转。7月28日晚,200名移居以色列的法国犹太人乘飞机抵达特拉维夫,沙龙到机场迎接。沙龙在欢迎词中,对希拉克总统及法国政府在同反犹主义进行斗争中所采取的“坚定行动”深表敬意,并说“这种坚定性堪称榜样”。第二天,法国外交部表示,法方“满意”地记下了沙龙的话,并说法国外长原定对以色列的访问将于10月成行。至此,这场不大不小的危机暂告一段落。

  事出有因 风波涉及两个问题

  这场风波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法国的反犹问题,二是以色列的人口问题。

  法国有将近60万犹太人,在西欧国家中人数最多。近几年,法国的反犹事件确实有所增加。据披露,2002年为192起,2003年为127起,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就发生了135起。反犹行为包括涂写反犹标语、向犹太人设施投掷燃烧物、破坏犹太人墓地等。法国有关分析认为,一些北非阿拉伯裔法国人在就业等社会问题上遭遇挫折,就转向犹太人泄愤,这是反犹太人的社会经济背景。另外,反犹事件也受中东形势的影响。例如,今年4月中东形势紧张,反犹事件就增多。面对反犹事件,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政府都一再重申以下立场:不能容忍,坚决打击,追查到底,严加惩处。内政部长德维尔潘最近宣布,在各省成立专门的观测机构以评估当地的反犹主义风险。所以,沙龙说法国反犹主义失控、法国是反犹国家,在法国看来,是把法国等同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是别有用心的诋毁,法国绝对不能接受。

  以色列方面辩解说,沙龙是按复国主义思想讲话,主要是为了吸引世界各国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据统计,目前以色列有20%的国民是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的高出生率对这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越来越构成威胁。沙龙曾多次表示,要用10年时间从世界各地吸引100万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但近年来,移入以色列的犹太人却逐年减少,从每年3万人左右减为去年的2.3万多人,而今年上半年更减少到不足9000人。与此同时,离开以色列的犹太人数量直追移入者。上世纪90年代起,从原苏联源源而来的犹太移民曾形成一个浪潮。但这几年,从这个地区来的犹太人移民数量不断下降。法国的犹太人数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美国犹太人每年移居以色列的不足2000人,法国2002年则是2500多人,2003年是2300多人。沙龙18日的讲话,本想“烧一把火”,鼓动更多的法国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但他失算了,连法国犹太人组织也不同意他的话,认为他的话是“火上浇油”、“不可接受”,认为法国虽然存在反犹行为,但政府为实现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和睦相处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法国绝不是一个反犹国家。

  了犹未了 法以面临信任危机

  沙龙出言不逊也是为了发泄对法国积存已久的怨气。今年6月,法国外长巴尼耶访问巴勒斯坦,并会见阿拉法特,以色列对此怒不可遏。7月上旬,联合国讨论以色列的修建隔离墙问题,以色列认为法国在欧盟中带头谴责以色列。往更远处说,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法以关系就开始变冷,原因是法国不同意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实行强硬武力政策,招致以色列不满。这几年,以色列国内舆论多次出现反法浪潮,希拉克曾为此致电沙龙表示抗议,法国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今年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访法,双方关系表面回暖,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法国《世界报》在题为《沙龙与法国》的社论中说,沙龙出言不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将欧盟置于中东政治棋局之外。在以色列工党可能参加沙龙政府、以色列可能接受从加沙撤军的背景下,沙龙想传达的信息是:阿以冲突的政治解决是以色列与美国之间的事,而欧盟“反犹、亲阿”,只配扮演出资者的角色。

  事情发生后,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对欧洲电视一台说,沙龙被“误解”了。法国外长巴尼耶在接受这家电视台采访时,在坚持要求以色列作出解释的同时,又说以色列人民始终是法国人民的朋友,法国愿与以色列人民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这表明,法以双方都不愿意使关系进一步恶化。从法国方面看,为了能在政治解决阿以冲突问题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法国就不可能同以色列搞崩。此外,法国是除美国以外以色列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以色列的第三大科技合作伙伴、第六大贸易供应国,法国不能不考虑实际利益。从以色列方面看,它对法国在欧盟和联合国中的作用也不能不有所顾忌。法以这次危机虽然已经缓解,但并没有解决两国的互信问题。最近以色列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57%的国民表示讨厌法国人。所以,在法国坚持其既定的中东政策的前提下,法以关系决不可能从此风平浪静。

  (本报巴黎8月1日电)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03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