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消费率偏低 千方百计让消费这驾马车跑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11:4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王宇)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日前发布报告称,目前我国市场运行仍存在最终消费率偏低的问题。怎样让消费这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跑起来,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为什么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

  马辰是国内一家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月收入3000元的他自从去年贷款买了房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力进行其他大件消费了,“前两年为了买房铆足了劲儿攒钱,现在是勒紧腰带还贷款,哪还有钱搞其他消费!”

  专家指出,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居民的教育、医疗、购房、买车等消费要求进行长时间的储蓄积累,这无疑会抑制当期消费,限制其他产品的消费。“更重要的是,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百姓必需消费品的价格定价偏高,正在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预期,老百姓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为买房、看病、孩子上学做准备,有钱也不敢花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认为,这是我国目前消费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房价收入比的平均值约为8至10,远远高于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2到3的比重,在北京、上海等地,工薪阶层工作十几年,才有可能买到市区里的一套住宅。

  “由于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引起投资率持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局面,这是我国消费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王小广认为,我国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后进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投资的大量增加,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来偏低的消费率。

  今年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为近年少见。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明显。

  此外,王小广认为,就业率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极大地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影响到最终消费率。

  消费率不断走低有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如果投资率不断攀升而消费率持续走低,这将意味着投资效率越来越低,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效投资。

  目前我国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新增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1991年到1996年五年间,该系数为0.55左右,到2002年降至0.22左右;投资贡献率(年投资增量与年GDP增量之比)又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由1995年的0.42升至2002年的0.67,即每增加一元GDP所需要的投资增量越来越多。

  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仅占世界的4%,但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铁、水泥、氧化铝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40%和25%。专家指出,过份依赖投资带动经济的增长,将使日益紧张的全球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还会助长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

  消费率不断走低最终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王小广认为,投资效益系数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部分投资的增长并不是按照常规投资那样,是以需求的强劲增长为前提的。相反,他认为,部分行业的投资明显脱离了市场需求,这种投资模式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将是投资与需求、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失衡,出现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圈子,国民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千方百计让消费这驾马车跑起来

  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言而喻。怎样让消费这驾马车尽快跑起来,已成为政府着手解决的问题。

  专家指出,在降低投资规模的同时,国家应引导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在基于需求的情况下有效增长,让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化,不必要投资的减少将带来社会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途径。

  二是要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

  三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失业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是要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要加大改革力度,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