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口的初级农产品增减互现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08:48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上海八月三日电 (姜煜孙群瞿惠莉)据上海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小麦进口持续增长、棉花进口猛增后回落、大豆进口锐减。专家分析,上海口岸初级农产品进口呈现如此剧烈波动各有原因。 据分析,目前在中国种植小麦的收益远远低于种植棉、油、果、菜,因此原来种植小麦的农民纷纷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加上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灾害损毁等原因,使得中国小麦耕种面积逐年减少、供求结构偏紧。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今年起中国开始通过进口小麦来稳定国内市场供需,并且从今年四月份起,对进口小麦暂停征收百分之十三的增值税。由此,上海口岸小麦进口大幅增长,据统计,今年一至六月上海口岸以一般贸易进口小麦三十七万吨。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中国市场棉花价格快速攀升。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差价使国内企业更多地转向国际市场收购棉花,造成今年年初上海口岸棉花进口大幅增长。据统计,今年前三个月上海口岸共进口棉花逾二十三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四倍多。进入三月份后,中国棉价开始下跌,接近国内厂商前期在国际市场的棉花收购价格,不少企业开始减少棉花的进口。另外,由于前期各厂家大量购买棉花导致库存基本饱和,棉花市场从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从而导致五、六月份起上海口岸棉花进口数量快速回落。 今年一至六月上海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大豆近二十万吨,比去年同期骤减四成多,其中五六两月无进口记录。专家指出,中国大豆加工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导致大豆进口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中国大豆加工能力从二○○○年的四千五百万吨快速增长到今年的七千万吨,而国内市场每年对大豆的实际需求只有三千万吨,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导致中国大豆产量严重供大于求。加工能力过剩形成的虚假需求导致进口严重超量,再加上国际市场采购价居高不下、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出现大豆进口锐减的现象,是情理之中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