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如何?(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09:29 人民网 | ||||||||
我在《人民网》所发的“将国资当作‘唐僧肉’的改制必须改回去”的五论文章,不仅引起了《人民网》网友的“热烈反响”(总有2350余条),还被很多网站转载,看来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是很高的。我认为,做一次大范围的、有权威性的“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什么? 其一,吴官正同志近日指出:要“继续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而且特别将“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职工利益”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内容之一,可见这一问题亦已(或是说早已)引起了中央最高层的关注。“梁柏岭式的改制”是怎样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职工利益的?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损害的?损害的现状又是怎样?严重的后果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搞清楚,那么,要解决“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职工利益”的问题就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或者说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进行“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 其二,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我的“将国资当作‘唐僧肉’的改制必须改回去”的五论文章为什么“反响”这样“热烈”?我想,最主要的一点是:它毕竟是涉及到“一代人”的“3000万工人”的利益。从一些网友“跟贴”反映的情况来看,将国资当作“唐僧肉”的“梁柏岭式的改制”不是个别现象,而不少工人在改制后(包括改制后下岗和在岗的)的生活状况的确很是令人担忧。所以,这一个问题若是得不到较好解决,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影响到社会的凝聚力,甚至于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所以,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一严重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 其三,我们的社会对这一问题的了解是“心中无数”。将国资当作“唐僧肉”的“梁柏岭式的改制”在一些地方改制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例?是“九一开”、“七三开”、“五五开”还是“三七开”?谁能说得清楚?“3000万工人”毕竟是一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值”,实际究竟有多少?他们的利益受损情况究竟如何?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尽管一些地方父母官在阐述这一问题时,经常使用“主流是好的,支流是次要的”这一“定性性结论”,但是,它毕竟是没有数据的实证性数字,清除不了人们心中的疑惑,更解决不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事实上,让一些地方当权者评价自己实施的“政绩”,结论总是“成绩大大的,缺点小小的”,其“可信度”很小。所以,要想将这一问题弄清楚,没有权威部门的加入,没有科学的调查方法,真还是一件难事。 (二)开展“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这一调查的阻力是不会小的。 对一些地方父母官来说,要开展“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这一调查,他们是不会太乐意的。 为什么? 其一,就“改制后职工的生存状态”调查课题本身来说,它的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课题”,也许其调查出来的数据会使一些地方当权者的脸上“无光”,甚至其调查出来的结论会使一些地方当权者真的会感到十分尴尬……为什么?想一想在“大拍卖”、“大甩卖”的一窝蜂浪潮中,怎能会不出问题?在腐败泛滥到国资成为最后一“唐僧肉”时,怎能会不出问题?对这种调查持反对态度自然是很正常的。当然,从理论上来说,这不是拒绝调查的正当理由。共产党不是最讲实事求是吗?因此,只要是社会的高层重视这一问题,我想,有些人想阻挡也是挡不住的。 其二,当今中国有很多的现实问题,往往成堆了以后,成了社会老大难以后,才开始被重视,才开始从上至下发指示、发文件,甚至来一个“统一行动的专项斗争”,来一个“不是运动的运动”。在中国,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总是带有“滞后效应”,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本总是相当高。什么原因?原因很多。一是来自“形势永远是大好的、不是小好的”的这一官场的“习惯性思维”,成为一个谁都难以撼得动的原则;二是来自总是以一种歧视性的眼光去看待研究社会问题的学者:为什么你们对社会问题是那么“嗜好”?为什么不去研究社会的“光明面”?实际上这些学者经常被社会视作为“异类”,处境难受;三是来自一些地方父母官的“政绩思维”太强烈,升迁愿望过高。他们不希望在自己工作任期内,有问题被曝光,因而千方百计地、以各种理由去阻止研究问题。 总之,开展“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这一调查很有必要,但是,有难度。不过,我相信,一旦高层为了真实了解实情而开展这一类问题的调查研究,那么,地方是阻挡不了的。 (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习资本主义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阶段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没落、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著名论断,对不对?当然对,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确是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而就有苏联共产党的胜利。但是,资本主义是怎么解决这一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呢?一是承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二是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问题,不回避它,而是“号召”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到工厂中研究这些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缓和、化解、解决这些空前的矛盾;三是实施“双百方针”和“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的政策,不管观点如何,只要有助于缓和、化解、解决矛盾的,都统统用之于实践……结果如何?资本主义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也渐渐得到缓和、化解,资本主义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的“资本主义文明”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待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势大好,存有畏疾忌医的心态。笔者所主张的进行“国企改制后职工生存状态”调查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想缓和、解决这一业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再也不能以“官老爷式的方式”对待它了。2004年08月04日09: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