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现代交通通信使“世界屋脊”走出封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09:32 中国西藏新闻网
新华社 张爱林 叶辉

  随着中国最后一部手摇电话在西藏乃东县退役,西藏日前全面实现了乡乡通电话。8月2日,西藏自治区和中国电信集团在拉萨又正式宣布,西藏即将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迅速发展的现代通信业将为日益开放的西藏助翼。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3个人。实现乡乡通电话,填平了影响西藏几代人生活的“信息鸿沟”。

  史料记载,成立于1925年的西藏地方政府“达尔康”(电信部门),仅有的12个机站,能正常使用的不多,且主要服务于地方达官贵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与内地最先进的通信方式还是“莫尔斯”电报,九十年代西藏农牧区较多使用的还是不能同步对话的单边带电话和磁石手摇电话。

  西藏通信难,尤其是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农牧区群众通信难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中国先后在西藏进行了明线接入、超短波试验、微波一点多址系统等多种技术尝试,终因环境恶劣,地形结构复杂而无法全面推广。直到本世纪初,这一难题才得到解决。

  “以前,边远山村发生灾情十余天外界浑然不知,这种状况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忧心忡忡。”西藏日喀则行署专员洛松泽仁说,“现在,乡乡通电话,改变了这个历史。”

  2003年,中国政府投巨资建设西藏“乡乡通”网络,时隔一年半,西藏683个乡镇就实现“电话乡乡通”,已有30万农牧民享受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中国电信西藏分公司总经理李晓华说:“西藏现有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0.6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3.74部/百人;移动电话覆盖了71个县;乡镇电话普及率达到85%;因特网注册用户达5000多户,在西藏的各个地区都能直接上网。”

  社会学家王太福说:“‘乡乡通电话’使‘世界屋脊’进驻了‘地球村’,而铁路铺进西藏,雪域高原又将形成立体式交通网络,实现这两个目标意味着从此西藏不再封闭。”

  84岁的藏族老汉扎西回忆说:“旧西藏只有一条从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的不到2公里的土路。还是特地为达赖喇嘛所建。内地运往西藏的货物,最起码要一年。”

  而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的通车使西藏与祖国内地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1956年,世界屋脊“空中禁区”的通航,又让藏族人民实现了“一日千里”的梦想,从此现代工业文明开始嵌入高原大地。

  统计显示,50年来,祖国内地通过青藏、川藏公路运入西藏物资达2000多万吨,两路承运量平均占进出藏物资的90%。

  目前,中国政府还再继续投巨资改造拉萨贡嘎机场,扩建藏东邦达机场,兴建林芝机场。西藏境内的公路运输网络现已超过4万公里,开通省际班线15条,区内客运班线135条,日发班车283次。一个以铁路为主,公路、航空共同组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即将形成。

  “路修好了,往来的人多了,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的农民边巴对眼前这条路充满了无限感激。这位在定日县前往珠峰的路上开家庭旅馆的农民,准备在今明两年再建一个更好的旅馆。

  交通信息网络的畅通使西藏逐步融入世界大市场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进藏投资的海内外企业达1960多家,进出口总额达1.61亿美元;接待国内外游客92.86万人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

  如今的西藏已结束了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极度封闭的历史,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日益改变。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西藏名寺古刹不仅在监控报警方面进入电脑网络化管理,连寺庙门票也实行电子化售票。

  如今,漫步在西藏的城镇,人们随处可以看到街头鳞次栉比的电话亭和“网吧”。网上“冲浪”、网上“拜年”已成了藏族人的新时尚。

  生活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农民致富带头人泽仁,最近卖掉两头牦牛换来一台电脑。他说:“不通信息,就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表明:去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亿元,相当于和平解放前的30多倍;人均GDP达到6874元,位居中国西部地区第五名。

  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建设造福农牧民

  西藏日报 程晓红 王珊

  编者按:通信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西藏电信是中国电信和西藏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西藏通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城镇为重点、辐射农牧区的电信通信网,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各地(市)、各行业、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倡导中国电信集团西藏电信公司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抢抓机遇,思发展、谋跨越、奔小康,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曾几何时,信息闭塞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断了农牧民群众与外界的联系。时过境迁,今天的西藏,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西藏的广大农牧区,农牧民用上电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用电话谈生意,用电话拉家常,用电话问候远方的亲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成为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是造福西藏人民的伟大工程。

  农牧民的事情就是大事情

  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高寒缺氧、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在这里搞建设相对较困难。要想在广袤的农牧区建设通信设施,让居住分散的农牧民全部通上电话更是难上加难。长期以来,西藏虽一直致力于农牧区通信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收效甚微。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前进。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农牧民群众对现代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群众的事情就是大事情。党和政府深深了解农牧民群众的愿望。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十五”卫星通信工程纳入西藏“十五”规划,该项目还被列为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个援藏项目之一,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全额投资1.4亿元,自治区电信公司承担具体建设任务。

  接受通信建设任务的自治区电信公司在总结过去几十年农牧区通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各种技术的比较和可行性论证,针对西藏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农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去年7月,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建设在西藏7地市全面展开,一场全方位的农牧区通信工程建设攻坚大会战开始了……

  在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建设任务中,全体建设者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树立了西藏电信良好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承担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的农话建设任务时,建设者们翻山越岭,几天几夜穿行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累了就靠着大树歇歇脚,渴了就喝小溪里的流水,工程所用的设备、材料全靠马驮人背送进墨脱。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搞通信建设,工期一天也没延误,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墨脱群众长期以来通话难、信息封闭的问题。

  建设者们在完成通信工程建设任务中,面对艰难险阻,毫不退缩。雪海苍茫的地方有他们的身影,峰峦叠嶂的深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将辛勤的汗水洒在高原大地,沟通了世界屋脊与外界的信息联系。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

  2003年7月13日,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藏北草原那曲县门当乡的牧民群众来说,是一个令人欣喜而又值得纪念的日子。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的第一个小站,在他们的家乡建成,门当乡通电话了这是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的第一个捷报。门当乡党委副书记玉洛激动地拿起电话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今年6月,西藏最后一个乡—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则许乡卫星电话系统建成开通,标志着西藏所有683个乡镇全部开通电话。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徐明阳指出,“十五”卫星通信工程,为改善西藏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32万农牧民享受着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实惠和方便。

  享受着卫星通信工程建设成果的广大农牧民,无不夸奖卫星通信好!

  人口最少的山南地区隆子县玉麦乡女乡长卓嘎高兴地说,玉麦乡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群众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现在有了电话,就好了。

  那曲地区聂荣县通了卫星电话以后,县里的干部职工不住地夸党和政府为农牧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他们说,电话通了以后,大大提高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效率,农牧民群众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乡里的群众更高兴,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和亲人、朋友联系了。

  西藏“十五”卫星通信工程的建成给基层党委、政府开展工作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信息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于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