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死亡地图绘出透视中国人死亡规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08:41 沈阳晚报 | ||
90年代人口死亡率 比较稳定 杨教授他们研究中所使用的死因资料基本上都来源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通过对1991年到2000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我国人群总死亡率有阶段性的不同,从1950年到1975年,是人口死亡率的快速下降期,达到十万分之两千。这是因为解放初期,国家卫生水平低,成人和婴儿的死亡率都非常高,传染病的死亡率也很高。 1975年以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基本上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1990年到2000年,人口死亡率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 杨教授解释,1990年以后,虽然经济水平、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等都有所改善,死亡率本应该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人口老化,老年人增多,人口死亡率肯定就升高了,升高和降低正好相互抵消。 90年代以来,城市中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都呈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农村,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依然很高,因为现在人口流动大,这势必会对城市造成影响,比如SARS的流行就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例子。 肺结核死亡率上升和艾滋病感染有关 1994年以前,农村肺结核的死亡率在大幅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比城市还要快,但是1994年以后就呈稳态了,而城市肺结核的死亡率还在走低。 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联想到,1994年以后,中国艾滋病的感染开始在中部、东部这些农村地区蔓延。根据国外的一些文献资料和研究显示,肺结核的死亡和艾滋病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如果感染了艾滋病将导致对肺结核抵抗力的下降。 杨教授说,这些数据资料可以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比如艾滋病和肺结核的关系,这些肺结核的高发点,是不是隐藏着大面积的艾滋病感染?从肺结核死亡率分布图可以看到,肺结核高发的监测点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湖南,其次,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西藏等省区,其中,在两省交界地区人群肺结核死亡率也很高。而恰恰在这些地区,近年来艾滋病的感染都很严重。 肺癌、肝癌、乳腺癌 死亡率上升 1990年以前,我们国家占肿瘤死亡率第一位的都是胃癌,但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肺癌就成为了第一位死因,特别是男性肺癌的死亡率一直呈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死亡率是10万分之40.24,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吸烟引起的,而且吸烟引起的滞后效应至少需要20年到30年。 杨教授对此表示了担忧,现在肺癌的死亡模式只是对应于70年代左右的吸烟模式,这就更值得担心了。杨教授说:“7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烟草消费量不高,那个时候烟草的总消费量也就是70万箱左右。因为70年代人们吸烟是凭票的,这就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人们的烟草消费量。到了90年代,烟草的生产量增加很快,大概增加了2.2倍,1996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吸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未来20年,肺癌的死亡率还将继续上升,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男性自杀死亡率将高于女性 总人群伤害死亡构成是以交通事故、自杀、溺水、意外中毒、意外坠落为主,这五种伤害的死亡案例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0%左右。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明显上升,1991年自杀是全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因,交通事故位居第二,至2000年交通事故已上升为第一位的伤害死因,而自杀下降为第二位伤害死因。可见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农村,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城市,这和车的质量、道路状况、饮酒、疲劳和无证驾驶等都有关系。在杨教授他们做的一项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里面,百分之十点多的驾驶者都承认自己在过去30天中,有疲劳、饮酒、无证驾车的经历。 此外,一直以来自杀死亡率都是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特别是偏僻贫穷的农村中,那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女性,自杀率很高。 但是近10年来,这种自杀的死亡率实际上在明显下降,而在城市里面由于精神疾病,比如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原因造成的自杀死亡率在上升。 在城市,1992年的时候女性和男性自杀死亡率的差异就在缩小。尤其是在2000年的时候,城市男性的自杀死亡率已经高于女性。其实就整个社会发展来看,一般男性承受的压力要高于女性。 根据这种发展趋势,杨教授预测,自杀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的这种差异会越来越低,慢慢将变为男性高于女性。实际上,一般国家自杀的特点都是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自杀相对来说都是和一定的精神因素相关。 图中黑色区域代表肺结核高发的监测点,散布于中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湖南。据《北京科技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