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借我一生》正式面市 余秋雨炮火声“优雅”开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10: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5日电新闻晨报报道,余秋雨新作《借我一生》在一片质疑声中正式面世,新看到书的读者发现,余秋雨在叙述中,时不时流露出愤懑的一面。原本被劝说要在书中去除火药味的他,并没有忘记在字里行间,对那些曾经批评过他的人,做出猛烈的攻击与回应。

  在《借我一生》第三章中,余秋雨用“书毒头”来形容书呆子。他这样写道:“尽管当时乡间已经没有什么识字人,但只要一提起这个称呼,乡亲们仍充满了鄙视和嘲谑。我想这也许属于某些‘负面人格类型’的隔代传播吧。我当时问过妈妈,书呆子只傻不坏,为什么把他们说成‘毒头’呢?妈妈说,他们钻起牛角尖来也够狠毒的。等我长大后才会明白,那个‘毒’字,一定是另一个同音字‘蠹’的误置,‘书毒头’也是‘书蠹头’。躲在书籍中蛀咬书籍的小虫是也。说得好听一点,这些书蛀虫也算在‘咬文嚼字’。”

  在《借我一生》第二卷中,余秋雨多处提到一个被他称为“金牙齿”的人。

  在第七章第六节,他写道,“我们这个高校联合编写组里掺进来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比较奇怪。这人一笑,露出两颗发出铜绿的金牙齿”。他还曾经策划了捉弄这个“金牙齿”的恶作剧。

  在第九章九至十一节,他被揭发“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因为“金牙齿”向上揭发在毛选五卷辅导报告和学习动员大会时,余秋雨中途离场,结束时还没有返回,整个过程都没有请假。而余秋雨写道,他当时离场是因为一位教师突发疾病,他和一位年轻人将教师送回家,当时“金牙齿”就坐在边上,完全知道他们为什么中途离场。余秋雨认为,“本来在‘文革’中,凭他与编写大学教材毫不相干的奇怪身份,凭他与上海几个工人造反司令的接触,我一直怀疑他在教材编写组中担负着某种耳目的角色。”

  在第一卷第五章,余秋雨写自己初中时,美术老师要他做模特儿,只穿内衣站在讲台上让大家画。结果男同学画的他多数是裸体,女同学画的他几乎都涂满了口红,还用很大的字体写了他的名字。余秋雨这样写,“这段话,几十年以后我还拿来送给那些把文化声誉说成是‘文化口红’的评论者,笑他们怎么做起了我初中女同学们早就做过的事。”

  而在写到自己在文汇报社工作,因为贫穷忍饥挨饿时,余秋雨将笔锋转到了一位对他持严厉批评态度的“姓余的青年”,他写道,“前几年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年轻人听了谣言撰写诽谤文章,把30多年前我快饿死的那个阶段说成飞黄腾达。我好奇地去见了这个年轻人,回来后很多朋友责问我为什么如此宽容他,我说,见到他就心软了———不饥饿的20岁,油亮亮的20岁,有权利胡说八道的20岁,让我心软。”

  曾指出余秋雨作品中数处“硬伤”的金文明说,这里的“咬文嚼字”,一看就知道指谁。他不知道余秋雨为什么称“书毒头”,偏偏要用狠毒的“毒”字。“其实这种攻击对我,对《咬文嚼字》,都不会造成伤害。但可以看出余秋雨是想尽一切方法,对一切批评者,睚眦必报。

  书中的“金牙齿”,是华东师大中文系退休教师孙光萱。他说,“我确实补了一颗牙,但是普通的牙,而且我曾被保送北京外教学院。”孙光萱认为,在自传中,余秋雨避重就轻,回避事实。当时姚文元要修改《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一书,想找人做资料准备,朱永嘉选了余秋雨和小高,在书里,余秋雨没有点出这一点,同时否认是石一歌写作组的成员。但这是否认不了的。

  远在美国作访问学者的余杰,虽未来得及看余秋雨的新作,但余杰表示,他坚决反对余秋雨“不忏悔”的态度:“我从来就不想针对余秋雨个人,而是想通过这个个案,分析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如果到现在还要用自我辩护甚至自我粉饰,而不是反思和忏悔的态度来对待那段特殊经历的话,那么他对读者的诚意,我持怀疑态度!”(徐颖)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