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手笔大跨越大平台——郑州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04: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8月2日,郑州大学传出这样一则新闻: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此前,在郑州大学的日历上,早就记载着串串好事:

  ——7月2日,经省政府批准,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填补了我省高校空白;

  ——7月4日,“郑大制造”的我省首届85名MBA毕业;

  ——7月9日,郑州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京签订合作协议;

  ——7月19日,郑大与商丘市政府紧密“牵手”,开展校市联合;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郑大频频与国际学术界领军人物“亲密接触”。世界华人协会总会会长程万琦、当代批评理论大师詹姆逊、“解构主义”理论大师米勒、国际著名设计建筑师夏邦杰等先后加盟郑大;

  ——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我省普通高校本科录取中,郑大的生源可用“气势如虹”来形容。本科重点批次第一志愿的文科考生上线率高达137.3%,理科考生高达140.5%,连续4年实现了招生工作“无小年”的神话。大手笔——战略性调整海阔天空2000年7月10日,河南高等教育的“联合舰队”乘风出航了:经省委、省政府决定,教育部批准,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郑州大学。

  在教育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郑州大学很快找准位置,平稳顺利地完成了专业调整、院系合并、机构重组、干部调整、新校区建设、后勤社会化等各项重大改革,为创建全国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郑大新校区大手笔运作、高速度建设。新校区于2001年8月开工奠基,2002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近万名本科生集体迁入;2003年8月,二期工程如期投入使用,又有近万名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顺利入住;2004年8月底,随着管理中心的搬迁,学校主体将全部移至新校区;目前正全面启动三期建设工程。

  对于新郑大的建设和发展,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克强强调,郑大作为河南高等教育的一个品牌,我们将倾全省之力进行重点建设,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郑大真正建成国内高水平的大学。省长李成玉指出,希望郑大为河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把郑大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本土院士在我省高校的率先“突围”概括为“四个突破”;副省长贾连朝可称之为郑大的“后勤部长”,对郑大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厌其详地仔细推敲……

  大跨越——高层次突破势如破竹

  2003年12月,从教育部传来好消息:郑大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正式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

  至此,河南高等教育终于告别了无重点大学、无重点学科、无重点实验室、无本土院士的“四无”尴尬,“高层次突破”战略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本土院士均由郑大率先实现。

  今日之河南高教终于可以走出窘境,来盘点这辉煌的家底了?押1996年,郑大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序列,2001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进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结束了我省无重点大学的历史。200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郑州大学的建设。2003年7月,郑大“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完成了专家立项论证,并通过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其凝聚态物理和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学科首次入选“国家队”,跻身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大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形成了5个稳定且具有自己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2003年11月24日,默默耕耘45年、德高望重的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2月,郑大成为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的地方性大学。省委书记李克强在省部共建郑州大学签字仪式上指出,短短几年时间,郑大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这从三校合并到新校区的建设,从第一个院士引进到第一个本校院士的产生,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可以得到印证。省部共建,标志着郑大在创建全国一流大学进程中开始了第二次跨越。

  大平台——第一流人才风云际会

  大学是大师之学,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是郑大发展和腾飞的生命线。

  为此,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双手并举,左右开弓。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院士11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5名,归国留学人员16名,博士182名;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力度,选送461位教师外出进修,资助279名教师定向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几年来的人才建设,郑大师资队伍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332人,占6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05人,占20.8%,形成了博士群体。

  校长申长雨经常说,大学好比一个工厂。他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在这里生产和磨练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高素质的学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和同事们积极倡导并大力实施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改革,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在协调运转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更多的“名牌产品”。

  如今的郑大毕业生,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免检产品”。连年本科招生报考率居全省第一,毕业生考研录取率24%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80%以上。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郑大毕业”已成为一种“品牌”。

  风物长宜放眼量。展望郑大的未来,校党委书记郑永扣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郑大的目标就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为此,学校将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重点支持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学科,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学科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大师级专家学者;2-3年内把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调整为3:1,实现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即由以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并重转型。

  凝聚着6万余师生心血和智慧的《郑州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已经铺开。当这厚重而耐读的巨作掀开第一页时,郑大辉煌而崭新的一章也随之掀开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