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疑似先民踏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08:33 光明日报

  ——青海省博物馆印象本报记者 庄电一

  没想到远离中原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博物馆竟藏有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拥有许多全国之“最”。最近,我在馆内展品之间流连忘返,好象将青海的发展史浏览了一遍,看到了这里的先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他们直抒胸臆的歌声,感受到黄土高原上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是在自己独自看了一遍,听了馆长祝君的介绍,又在宣教部主任孟清生的引导下,有重点地细细观赏的。因此,我的感受也更强烈。

  提到馆藏文物,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如数家珍。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有些骨器上的雕刻仍历历在目;这里有距今约4250年的铜镜,为世界最早;这里有长过半米的宽叶倒钩矛,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矛;这里有保存标准汉隶的汉三老赵宽之汉代名臣赵充国之后碑,虽在1957年被烧裂成残件,但碑文拓片还是保留了下来;这里有波斯银壶、波斯银币、罗马金币,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物证……不过,最让我惊叹的还是那些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各种陶器,以及陶器展示的独具魅力的原始文化。

  青海省境内出土的陶器数量多、品种全、制作精良,除了一般的陶壶、陶罐、陶盆外,还有异形陶器。在这里展出的就有难得一见的鸭形、人形、靴形陶器,这样的陶器开始从实用型向观赏型转变,可能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

  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在这些陶器上展示的彩绘艺术。这里的彩绘有黑、红、白、褐四色,一件陶器常常不止用一种颜色,有的黑红套用,有的白褐兼施,有的红白相间,有的白黑分明,这些彩绘加上陶器本身的胎色就有三种颜色,十分鲜亮。

  仔细观察这些陶器就会发现,上面的彩绘起笔和收笔都不明显,很难找到起笔和收笔的结合部位。孟清生认为,这些彩绘可能是用类似毛笔之类的东西划上去的。这支“笔”应该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因为它必须能饱吸颜料,确保一次饱蘸可以划出长长的线条而不中断,而且要粗细均匀。它可能是用植物纤维或兽毛制成的。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许多陶器上的彩绘布局虽然大体一致,但竟没有一件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许多图案还是有规律可循。孟清生告诉记者,许多彩绘是以“s”形为骨架演化而来的。而由此演变出的波浪纹、波折纹、弧线纹、旋涡纹、圆圈纹等组合成上千种纹饰,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彩陶艺术。这些图案,凝聚着先民对水及河流的感悟,纹饰演变的过程,可能就是先民思维渐变和认知不断成熟的过程。

  这些陶器上的彩绘,既有对抽象意义符号的描绘,又有对实物和现实生活的临摹,且都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一件颈耳彩陶壶上,竟在四面都绘有右旋的古“万”字图案万字符是佛教用图案,纳粹用它作过徽记,字库中没有,而“万”字的笔画又由细小的方格纹构成。据孟清生介绍,古“万”字象征光明,直到隋唐时期才有固定而明确的含义。而绘在彩陶上的“万”字形图案,是随心所绘,还是有某种寓意,现在还无从判断。

  与这些精彩的抽象符号相比,那些实物的描绘毫不逊色。有许多陶器上绘有鹿、羊、狗、鹰及其它小鸟等动物,图案线条简洁明快,比例匀称,动物神态栩栩如生。有一只陶罐颈部绘有一只昂首张嘴的鹿,它那长长的鹿角十分醒目。有些动物图案充满着动感,那狗是奔跑的,那鹰是展翅欲飞的。

  彩陶上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窥测到几千年前黄河上游先民生活的场景。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