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厦门记者看台湾”系列报道之七)双溪梅丘埋画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10:36 海峡网-厦门日报

  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故居观感

  本报记者田家鹏

  在台北市郊外,有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叫外双溪,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故居就在这里。7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这里参观,领略了这位艺术大师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平凡的人生情怀。张大千先生的故居叫“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于1976年置地兴建的,1978年落成入住。张大千先生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精舍捐出,由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成立了“张大千纪念馆”。

  这是一栋典型的两层四合院建筑,为什么叫“摩耶精舍”?据讲解员李明芳小姐介绍,大千先生年轻时曾入寺为僧,别号大千居士。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名叫摩耶,其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大千先生的别号就是由此而来。将自己精心营造的住所取名为“摩耶精舍”,也是为了纪念佛祖的母亲。

  跨进大门,我立刻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一个草木葳蕤的庭园,一壁精雕细刻的假山,一方流水潺潺的鱼池,鱼池里游动着成群的锦鲤。

  作画时喜与猿猴为伴

  我们沿着四合院的中庭通道,首先来到位于一楼的大客厅,这是大千先生会客之所。墙上挂着两幅大照片,其中一幅是大千先生1956年与毕加索的合影,至为珍贵。据说,台湾艺术界人士称这是东西方艺术的高峰会晤。紧邻着客厅的就是大千先生的画室,布置得简洁大方。画室里有一面巨大的画桌,张大千先生的蜡像安放在画桌后面。先生长髯飘逸,目光如炬,手握笔管,栩栩如生。画桌上蹲着一只长毛猿猴标本,李小姐说,大千先生生前喜爱戏猴,在画界有“黑猿转世”之说。这只灵猴是大千先生生前最好的玩伴,与大千先生结下深厚情谊。大千先生过世不久,这只猿猴也抑郁而死。后来,人们把它制成标本,放在画桌上,“陪伴”辛苦作画、笔耕不辍的大千先生。

  好在家中宴客

  从画室出来,李小姐带我们参观了大千先生的餐厅。大千先生一生热爱生活,居住环境十分考究,还讲究饮食,是一位美食家。他生前爱在家中宴客,餐厅里常常高朋满座,有时还亲自下厨。我看到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细看原来是大千先生手书的菜谱,据说是他在1981年宴请友人张岳军等人时制作的,现在被人们装裱后挂了出来。菜谱里有一道“菜苔腊肉”,让我感到格外亲切。大千先生是四川内江人,我算是他的同乡,也经常吃腊肉,久久地望着先生手书的菜谱,我竟恍然闻到肉香。

  上了二楼,看到的是裱画室和一间小画室。裱画室里备有全套裱画工具,先生生前常请裱褙师傅来家中裱画。小画室里,有一只挂钟,时间定格在八点一刻,这是先生辞世的时间。1983年4月2日上午的这个时刻,张大千先生带着对艺术的执著,带着对故乡的依恋,告别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享年85岁。

  酷爱奇石异草

  我们来到后园,这是大千先生故居中最吸引我的地方,简直称得上仙境。那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奇石怪石、草木花卉,把这里装点得分外妖娆。李明芳小姐说,大千先生爱石成癖,走到哪里都要寻找喜爱的石头,曾不远千里从巴西、美国、日本带石头回家,其奇石收藏之丰,可谓“富甲天下”。除了石头,大千先生还酷爱奇木和花卉,从世界各地带回大量花草种在自己的庭院里。他搬到这里居住时已经80高龄,他要抓紧分分秒秒享受生活的美。

  一生最爱是梅花

  我站在园里的一个高处,向外,可以看到美丽的外双溪,绕山而出,清澈见底,溪水淙淙,有如天籁;向内,则可以看到整个庭园,这是一个志趣高雅的艺术家倾毕生大爱精心营造的一处世外桃源。眼前有一间亭子,名为“翼然”,立柱上有一副对联“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是张大千先生81岁时亲撰的。李小姐指着一个稍稍隆起的土堆,茂盛的草木掩映着一块竖立的青石,上面刻着两个大字“梅丘”,也是大千先生的手笔。李小姐说,大千先生就安葬在这个土堆下面,连这块碑石都是他亲自从美国带回来的。我问:先生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墓取名“梅丘”?李小姐说,我们在这个园子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大千先生所喜爱的,而大千先生一生的最爱,就是梅花。他早年在四川的居所叫“梅村”,他晚年给自己写好的墓碑是“梅丘”。这是有原因的,梅花被视为中国的国花。原来,张大千先生爱梅,其中大有深意。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