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真的理解自杀者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08:21 南方都市报

  虚拟@现实之小七专栏

  在古代雅典,不愿继续活下去的人可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以获得自杀的许可,“如果生活使你不愉快,你可以死;如果你运气不好,你可以喝毒芹汁自尽;如果你被痛苦压倒,你可以弃世而去。”被批准的人,还可以获得必要数量的毒药资助。

  2004年8月2日中午,由于某个我们还不清楚的理由,一个青年女子突然跳入上海地铁二号线人民广场站南侧轨道,迎面走向刚进站的列车,幸亏保安及时相救才使其自杀未遂。

  这已经是一个多月以来,在上海地铁里发生的第三起自杀事件:6月17日,一女青年在地铁自杀身亡,致使地铁拥堵长达半个小时。6月27日,一女青年跳下地铁站台,导致严重伤残,使列车停运数分钟。

  上海某媒体援引“有关部门一位权威人士”的话说:根据《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妨害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卧轨自杀是违规,有关部门要对当事人教育、罚款。”

  据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记载,路易十四1670年制定的刑法规定,自杀者的尸体要被脸朝下放在柳条筐里拖着游行示众,然后被吊起来或扔在垃圾场上;在苏黎世,自刎的人会在靠近头部的地方钉进一块木头,而投河自杀者将被埋在水下五尺深之处;纽约州1881年颁布的刑法典仍将自杀定为犯罪,自杀未遂者可能被判处两年以下监禁或200美元以下罚款,或两者并处。

  我们的交通条例,无疑要比这些法律进步了很多,而且迄今为止,我也并没有听到谁对“当事人”(不论是自杀身亡者还是未遂者)进行了罚款,看来主要还是以教育为主。

  归纳起来,这一个多月以来,大家主要是想教育自杀者:1.要珍惜生命;2.要有公德心。后者尤其得到了评论者的共鸣。援引一篇评论文章的话说:“在上海,千千万万的人依赖地铁出行。也许自杀者此时此刻根本没有死亡的恐惧,也不会考虑任何事情。可是,千万人的出行上班,也许一个个项目、生意甚至一些人的岗位因她的一跳而受到影响。她有什么权利要大众来为她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位评论者的矛盾之处在于:他明明知道自杀者不会考虑“任何事情”,却又希望自杀者去考虑千千万万人的事情。

  相比之下,另外一些评论者更懂得设身处地之道,他们教育自杀者说,不要因为贪图方便而选择地铁作为死地——最好一个人静悄悄地、干干净净地死掉。这个建议惟一的缺点是,只顾及了大众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那些不愿意静悄悄死掉的自杀者的心理。

  我想,让这些评论者失望的是:1.自杀者往往不那么珍惜生命,或者说,他们并不那么赞同我们对生命的定义——活着,活下去;2.一个要去赴死的人,往往不太在意是否因此影响了别人的生意,我们不能要求自杀者是个圣人,或者一个商业至上主义者,而且,一般来说,这两种人也都不会自杀的。

  简单地教育自杀者要珍惜生命、为他人着想,等于把他们当作了头脑简单、道德低下的疯子。而事实上,很多自杀者比我们更有智慧,对生命更认真。

  和肉体上的痛苦无救一样,精神上的痛苦无救也会导致“病人”选择提前结束生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根除自杀现象,不可能把自杀率降低为零,就像我们无法根除人类的精神痛苦一样。我们必须直面这个事实,以更理解、更专业的态度,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精神痛苦。

  看到一个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赴死,却仍然满脑子项目、生意,指望这些人去理解、拯救另一种人的自我毁灭,还不如指望雅典元老院。我相信,元老们的倾听一定挽救过许多生命。

  本期专栏作者

  小七:上海知名网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