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澳大利亚 土著人生活在改善(上)(连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04:2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过去很凄惨。但近些年来,土著人的医疗、教育和就业等都在逐步改善。澳大利亚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研究所新闻通信部经理柯斯蒂·帕克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澳大利亚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研究所坐落在首都地区风景如画的埃克顿半岛上。研究所四周湖光山色,所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帕克女士在这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谈了自己的家庭,还谈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被偷走的一代”。

  帕克女士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玉瓦拉莱土著部落,母亲是土著人,父亲是英国人。帕克的父亲在西澳大利亚州的铁矿工作。她随父母在那里完成了中学学业。毕业后曾在一家小报当过记者。她生活幸福,事业有成。但她说,也就是到了她这一代,土著人的生活才慢慢有所好转。她祖辈们的日子都很凄凉。其母亲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很惨。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土著家庭里,兄弟姐妹8人。母亲小时候不但要帮助父母照看弟弟、妹妹,还得帮助父母养家糊口。9岁时就得出去给人家当佣人,给白人家庭打扫房间、清洁厕所、洗衣、做饭等等。后来还给人放过羊,喂过马,根本没有机会上学读书。

  比帕克母亲更惨的是“被偷走的一代”。30多年以前,当时的政府派出专门人员,将土著居民的子女从他们父母身边带走,送到育婴团集体抚养。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行动。那些挨家挨户搜查、运送孩子的官员对土著居民的子女说,不要跟土著人生活在一起,要把他们送到条件好的地方去抚养,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长大后给他们一份好工作,使他们成为对澳大利亚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孩子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帕克的姑、姨、叔、舅当中有9人成了“被偷走的一代”。“被偷走的一代”不仅童年凄惨,成年之后生活中也始终伴随着悲惨的阴影。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出生于哪个家庭,不知道来自哪个部落,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他们为此而忍受着极大的折磨,往往感到生活没有乐趣,没有目标。苦闷之下,他们常常酗酒、吸毒。一些人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人们歧视性地认为土著人不具备读书条件,很多土著人没有进过学校的门槛。他们不但不能给子女读书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且对子女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土著子女不到15岁(10年级)就辍学流浪到社会上。时至今日,能坚持读完中学的土著子女只有18%。很自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难以得到就业机会。如今,澳大利亚的失业率为5.6%,而土著居民的失业率则在20%以上。没有良好的教育也就不懂得卫生保健知识,土著居民疾病多,人均寿命比非土著居民短20年左右。

  谈到这里,帕克说,土著人受教育程度差,健康状况差,就业率差并不意味着情况没有任何改善。与30多年前比,这些方面改善了许多,而且还在继续改善。在教育方面,政府尽力鼓励土著居民的孩子读完中学,还为此制定了一些特别的教育计划,其中包括“土著家庭助教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有文化知识的土著居民来帮助没上过学的土著居民学文化。计划的宗旨是,让土著孩子都有文化,鼓励他们读完中学,进而读完大学;在就业方面,政府尽量鼓励土著居民抓住工作机会,鼓励他们接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找到满意的工作。近年来,政府开展的“社区发展就业计划”帮助很多土著居民提高了技能。在这个计划下,2万多土著人找到了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鼓励更多的土著子女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与其他人一样,可以在各行各业工作。土著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政府除出资建立土著医疗中心外,还在一些医院设立了土著诊室。这些诊室尽量聘用土著人医生,使土著人觉得就像在自己的医疗中心一样自在。

  虽然土著居民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善都十分缓慢,但帕克认为情况越来越让人满意。

  (本报堪培拉电)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08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