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良好习惯培养主宰孩子一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11: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管教授和众多家长亲切交流。

管教授热情接听读者的电话咨询。

  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习惯?夫妻在孩子面前该如何相处?激励和夸赞孩子该把握怎样的分寸?……近日,本报和市青少年宫特邀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管文荣教授亲赴古城,为培养孩子习惯问题给家长出谋划策,成为家长们争相追捧的“明星”和“智囊”。为帮助更多家长教育孩子,昨日,本报独家专访管教授,就家长关心的普遍焦点问题进行解答———

  中国家长不应活得太累

  数据显示:如今,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此,中国父母活得比世界各国的父母都累。据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调查,京沪两地中63%的小学生要父母帮助穿衣服。北京、天津等五大城市中,60%的孩子早上起床不叠被子。中国家长在对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在世界排名首屈一指。在调查中,询问孩子心中最崇拜谁时?中国父母最多排在11位,前面全被歌星、球星等偶像占据;但在日本、美国这些国家,父母付出远没有中国父母多,但却在孩子心中高居第一。这样鲜明的数据,真实反映了目前中国“小皇帝”们的现实状态,她提醒:“中国的父母应该醒醒了!”

  解析和建议:管教授认为,这一代孩子父母并无抚养独子经验,他们经常出现害怕失败、不理智状况,对孩子百依百顺,能自己干的活绝不让孩子来干。家长们不知道,这一切宠爱最终只会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们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幼年点点滴滴养成,不叠被子、不自己穿衣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上来,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许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知道家长碰到的麻烦和家庭的艰难,目的是为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一些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四处乱花,岂不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根本不懂孝顺,也根本不会有责任感,更不会感激他人。这样的一代在未来的成长中,就不可能拥有学习和生活的健康人格和责任心,自觉读书意识自然会很差,没有任何条理可言:“脑子不是懒婆娘的垃圾箱”。特别是进入初中和高中后,随着知识增多、加深,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这一切,都需要家长们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切不可大包大揽。父母一厢情愿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只会叛逆、放纵,最终成为父母最大的“问题”。

  孩子成长是长跑不是短跑

  案例一:在北京某公司招聘会上,13名应聘者坐在经理门外等待面试。经理秘书拿来茶杯,一一给在座大学毕业生送上茶水,13名大学生只有小林在秘书递上杯子的一刻向她点头致谢,其他12名大学生表情漠然,觉得秘书倒茶是理所当然。最终,经理只录用了小林一人,虽然他考了第13名。这12名大学生很不服气,追问经理,经理只说了一句话:“有才能虽然可以给我的公司带来财富,但是,没有最起码的尊重他人的礼仪,将会给我的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案例二:暑假在父母劝说下,13岁的娟娟上了四五个培训班,书画、电子琴、英语……一天下来,娟娟被搞得头晕眼花。为逃避各种培训班,娟娟每天都装做上课样子出门后,在街头玩耍,一次还差点落入坏人手中。直到三四天后,母亲在街头撞见她,才发现娟娟是在撒谎……这位母亲极度悲哀:“我辛辛苦苦挣钱,你却骗人逃学,你对我怎么这么不公平?”

  专家点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是长跑而不是短跑,最终靠耐力和毅力。即使在起跑线上慢上几拍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起步阶段,将重点转移到培养其正确的习惯上,那么,他终将受益终身取得成功……”面对“输在起跑线”的说法,管教授非常反对。管教授指出,这些孩子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失败在“习惯”上。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素养,让这些孩子在人生十字路口,常常选择了错误的言行。孩子小时候,就应让他做点拖地、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会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他自己吃饭、叠被、收拾卧房等,可以培养孩子有条不紊的秩序感。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和尊重自己,例如陪孩子逛街回来上楼,不少孩子自己会走却要让父母抱,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即使不累也应该说:“孩子,妈妈也很累,咱们坐下来歇歇然后再一起上。”这样做,孩子就会体谅到,父母也很辛苦,不会提出额外要求,还会学会感激别人……管教授介绍,这些幼年形成的良好秩序感和生活习惯,将会潜移默化迁移到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非常自觉,能够系统条理归纳所学知识,并且能体谅父母的苦心,懂得感激别人。这样的孩子,虽然起步上晚一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获益匪浅,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毅力,即使遇到坎坎坷坷,也能最终走向成功。所以,很多的农家孩子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家贫却教育有方,也能促使孩子成功。管教授奉劝那些拿着大把钞票,逼着孩子天天赶场上“补习班”的父母,不要做这种“拔苗助长”的事情。因为孩子的童年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快乐游戏,有意义和趣味的游戏,将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家长和孩子建立沟通最重要

  案例一:14岁小男孩冲冲,因缺乏家庭沟通,竟然邀两名16岁同学亲手勒死母亲。关进监狱接受采访时,他不但没一点悔意,还叫嚣着:“我恨自己没能亲手杀了父亲,他根本就不配当爸爸。”事后警方了解到,冲冲的家庭虽然富裕,但父母感情一直不好,曾离婚后又复婚。父亲平时对冲冲不理睬,成绩一下降就会一顿暴打。

  案例二:17岁的茵茵是个很懂事的女孩,父母双双下岗生活艰难,父母因此对她期望很高,茵茵总是被笼罩在父母过度鼓励的阴影下。尽管她很努力,成绩总是平平。初二时她使出全身力气冲刺,早起晚睡放弃所有玩耍时间,一年辛辛苦苦,排名不仅没前移还后退了20多名。茵茵感到绝望,心理压力特别大。父母面对这个状况,没有责怨却继续鼓励她:“没关系,我们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接下来,初三中考她再度失利,父母还没责怪她,却四处奔波借了5万元赞助费低三下四求人,让她进了重点中学,希望给女儿“搭桥”上大学。学习成绩本来就差,茵茵到了重点高中根本跟不上,从而对家人产生了更深的愧疚感:“我活着有啥用,在家里只是一个累赘,只会让家人受苦。”一天夜晚,她从宿舍楼上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专家点评:因为缺乏理解和沟通,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最终导致悲剧。管教授介绍,类似的案例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家长们一边震撼,一边怒骂:“这孩子真是白眼狼!”然而,又有多少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反思过自己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管教授认为,家长们应从两个方面注意:1.孩子面前,夫妻应该融洽相处。据了解,由于受传统影响,中国夫妇在孩子面前都是“不敢亲热敢打架”,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造成:“我的父母怎么会是这样?我的家庭充满危机……”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爸妈都这样充满仇意,我在这个家还能信什么人?”从而不愿把心里话告诉父母和家人。管教授建议,父母完全可以在孩子面前亲热,例如丈夫出差回来,妻子应该相迎亲吻、嘘寒问暖,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象:“爸妈这么恩爱,我的家庭这么稳固,我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这种心理下,孩子才有可能信任父母,并把父母当成知心朋友。2.切忌滥用赏识和夸赞。管教授说,现在的父母不再是棍棒教育,更多人提倡激励教育,这是观念上的进步。但很多家长不能把握“分寸”,结果将“赏识夸赞”变成了“虚伪教育”,导致孩子的反感,不再相信父母的任何夸赞。曾经有对白领夫妇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一直对女儿实行“激励教育”,整天夸赞让小时候的女儿着实很高兴,但后来女儿慢慢大了,当她发现自己做错时,父母还违心夸赞她时,她就特反感。一天早上,她赖在床上不起来,妈妈压住火轻轻引导她:“好女儿,你看,你一直起床都很早,表现特别棒……”话才说了一句,女儿就不耐烦地顶了回来:“我棒个屁!”从此,这位母亲的任何夸奖都对孩子不起作用,因为孩子已经很难相信她。

  管教授建议,家长应勇于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自己,为自己的事情担起责任。例如,家长做了早餐,已经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孩子不吃,就让他饿着,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只有挨饿,才能学会为自己的事承担后果与责任。在点点滴滴的培养中,家长应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然后给予恰当的鼓励,只有这样,激励和赞扬才会发挥应有作用。

  “没有经历,就没有能力”

  案例: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激发孩子潜能?管教授提出了“三阶梯”法。

  1.现在的素质教育,首先应该要求孩子懂得“规矩方圆”,“没有经历,就没有能力”。首先人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家长培育孩子,应该让孩子像柳树一样———扎到哪都能活。管教授认为,现在孩子由于家庭过度娇惯宠爱,才会导致孩子面对社会“风雨”形成强大反差,处处碰壁。很多孩子娇气得不得了,第一招就是以哭威胁。孩子一哭大人就心疼或妥协,最终形成孩子极端自我、欲望无限膨胀的恶果。这时,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你现在很委屈,你可以哭,但哭不能解决问题,哭完了我再和你谈。”只有这样冷落孩子,“哭”才会在孩子心中失去威力,他就会想着试图和你解决问题。管教授提议,爷爷在领孙子过马路时,完全可以装做“老眼昏花”,让孩子牵引“看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不是抢着抱孙子过马路。通过点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才能学会感激别人,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都能生存。

  2.增强孩子的再发展能力。管教授解释,孩子的根基初步打稳后,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家长应因材施教,巧妙运用学校教育的“契机”。有位妈妈去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她:“你的儿子简直没救了!一堂课最多听20多分钟。”当时,孩子站得很远,猜想老师一定在“告状”,回家后就问妈妈:“我们老师给你说啥了,是不是又告我的状了……”这位聪明母亲立即否认:“你想错了,老师在我面前夸你了!说你以前上课只能认真听10多分钟,这几天能听讲20多分钟了。孩子,你能不能明天再表现好点,老师到时一定会表扬你……”妈妈细心观察到,孩子眼里燃起了兴奋的火光。妈妈赶紧回到卧室,悄悄给老师打电话,告诉了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情况,请求老师如果孩子明天课堂上能表现好一些,请鼓励孩子一句。果不其然,孩子很怀疑妈妈的话,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没想下课时,老师果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一句。从此,这个孩子非常信任母亲,学习稳步提高。

  3.认知教育。启发孩子认知的方式有:兴趣、责任、竞争、未来前途。管教授指出,现在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整天唠叨:“你要不好好学,长大就会没工作,只能讨饭。”管教授指出,这种教育是非常错误的。她建议,家长启动这样的“未来”和“竞争”方式应慎重,因为这对于15岁以下的小孩子,作用微乎其微。“未来”在这些孩子看来,还太遥远,孩子根本不可能想像那么远。管教授提倡家长们首先应启动兴趣教育,针对孩子的爱好,为他描绘一张“蓝图”。因为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爱“做梦”,看到很具体的理想,他们就会沿着目标一路奋进。家长则应一路留心,在必要时候用巧妙方式为其“支招”,帮助其化解问题,绝不能大包大揽。“责任”教育则适合稍大一些的孩子,这些孩子已部分了解家庭情况和社会。家长在这些孩子面前,不能一味“示强”,而应该适当“示弱”,让孩子明白家庭的难处,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例如,家里经济拮据、长辈有病等,都应让孩子感知到。通过这样的暗示,就会在潜意识唤醒孩子的责任感:“我们家这种情况,我不好好学可不行。”“我妈有病,我应该帮她干点活……”这样的教育,就会进一步巩固孩子良好的习惯。文/图记者李梅王昕实习生杨洁魏玮李扬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