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体制改革对宏观调控意义重大(观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05: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许志峰 与政府审批机关相比,企业更了解行业和市场的情况,完全可以根据价格、供求、成本、利润等信号,理性地决定如何投资、投资多少,这些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意义重大 《决定》从制度上抑制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保证企业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 记者:《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有人认为,由于目前企业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此时向企业放权,可能会弱化宏观调控的效果。对此,您怎么看? 张汉亚:在原有的集中审批体制下,投资规模、结构、效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其中原因很多,如中央的政策不能有效贯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审批机关信息不充分,存在寻租腐败现象;审批程序繁琐,等等。宏观调控中“一收就紧,一放就乱”的问题,与投资集中审批有很大关系。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此次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与政府审批机关相比,企业更了解行业和市场的情况,完全可以根据价格、供求、成本、利润等信号,理性地决定如何投资、投资多少,这些对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意义重大。 当然,落实企业的自主投资权,决不意味着政府对企业投资“放任不管”。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对社会投资加以引导。《决定》强调,要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完善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 与《决定》同时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也显示,对当前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领域,国家仍然采取了措施。例如,新增生产能力的炼铁、炼钢、轧钢项目须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抑制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记者:这一轮投资扩张,有工业化、城镇化趋势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合理因素,也有政府投资扩张冲动仍然存在等不合理因素。请问投资体制改革是否有利于抑制一些地方的投资冲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张汉亚:《决定》明确界定了政府投资的职能和范围,指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用于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这就从制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更为可贵的是,《决定》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包括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政府投资制衡机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等等。今后,一些地方草率、盲目投资的行为就难辞其咎了。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09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