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飞雪”车市谁冤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09:05 光明日报 |
主笔:张翼 汽车你喜欢吗?车市你关心吗?有关汽车你知道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又期盼些什么?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汽车茶座》,由长期从事汽车采访报道的本报记者张翼主笔。《汽车茶座》特为关心汽车的人士开设。至于张翼的所思所想能否牵动大家的关注与思考,并进而为推动中国汽车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还有赖读者指导。因此,在本栏开创之际,我们郑重向读者声明:欢迎点题,欢迎点评。——编者 在经历了两年多“井喷”式的增长后,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车市出现了一个大拐点。 增长还在继续,但销售却不再那么乐观,官方公布了上半年新增库存超过十万的消息。专家分析说,这只是厂家库存,并不包括经销商手中的社会库存。而人们猜测,汽车库存已在40万辆以上。 确切的库存没人明说,但“生意不好做”是肯定的。更加麻烦的是,声势浩大的一轮又一轮降价之后,车市还是那么冷冷清清,紧跟着“黑5月”的是“六月飞雪”和“七月严寒”。 古人云:“六月飞雪必有冤情。”那么,在中国的车市,到底谁的冤声最大。 消费者说,当然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往后边排,而车价却名列“世界前茅”。 当我们用辛辛苦苦积攒多年的钱换回一辆在其他国家已经过时或被减掉许多配置的“新”车,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自己不仅每天在路上被堵得心烦意乱,还要时时担心外出时停车位难找、停车费太贵。回家还要掐算好了时间,只为了给爱车找个角落过夜。 曾记否,买车时经销商热情有加,尤其是那些“四位一体”的经销商,一再强调“售后服务找我们准没错!”似乎今后就成一家人了。可承诺归承诺,车要真有个“头疼脑热”,修车的师傅可能会说出一个高深莫测令人揪心的“病症”,报出一个惊人的价格。在经过几次惊吓之后,能够盼望的只能是将老病治好,别再添新病,至于零部件、维修的价格就顾不上计较了。 不仅花钱受罪,还要承受莫大的心理负担,似乎路堵了、空气污染了全是买车人犯下的“罪”。听听那些治堵的“招”,不是多收钱、限行,就是在四环、五环外建停车场,不让车进城。真想不明白,车不进城,那么多家在城里的开车人怎么回家又怎么去上班?难道普通人开车都是吃饱了“遛食”,而不是为了生计奔波? 为了追赶国外环保标准的脚步,车主要时刻注意什么时候又有新标准出台,好赶快掏钱将原本顺顺溜溜的车改造得别别扭扭,得个“绿标”能上路就谢天谢地了。可是听说,明年北京实行欧Ⅲ标准,现在欧Ⅱ的车连改造的条件都不具备。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油品品质能否让欧Ⅲ的车放出欧Ⅲ的尾气就更别说了。千万别信什么“老车老政策,新车新政策”,虽说一辆车法定报废期是15年,但不断出台的各种禁行令和新规定怎么可能让一辆车陪主人熬过15年。 您想想,做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有多难,这买车是件轻松的事儿吗? 说到冤,其实汽车厂家也有一肚子苦水,尤其是德国大众这样“最具投资眼光、最早发现中国市场潜力、最早诚心与中国合作”的汽车巨头,曾与中国的汽车市场共风雨,共同走过低谷并迎来高潮。 虽然德国大众在世界汽车业排名未进入前5位,但作为对当初投资风险的一种回报,“理”应在中国独步天下,“理”应占据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应该”是永远不被动摇的。 但今年,德国大众亲手导演的南北两个大众的集体降价,虽然在媒体上呼风唤雨,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很简单,这次降价形式多于内容,新指导价居然比市场已经形成的报价还高,这样的降价怎能赢得认同。网友的话说得对:“要降就降得痛快点!” 面对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德国大众觉得很委曲:我们大众的车品质就是好嘛,不但能用15年,用20年也不会有问题,不管这对你们有没有意义;我们的车就是要贵,中国老百姓过去不是一直奉我们为神明吗?为什么现在被那些“华而不实”的车所吸引?只能说明你们不懂车。我们订下的计划是不会随便更改的,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的计划都不能轻易更改,如果销售部门完不成任务,只能说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不成熟,中方的工作人员努力不够! 然而,著名汽车专家张小虞说得好,市场永远是变化莫测的,市场上谁说了算?当汽车供大于求的时代到来时,消费者理应是真正的上帝。 但是,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么冤,这车还怎么买?这车又怎么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