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沸腾的深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10:34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羡塘乡街上桥头,络绎不绝的人们顶着烈日,聚精会神地读着水泥牌上的字。原来是乡里的《劳务输出信息发布栏》上又发布了新信息。

  走进对面的羡塘乡邮电所,一块小黑板上写着54名农民领款人的姓名。仅6月25日这一天,全乡在外打工者寄回的现金就达20多万元。

  山村不平静

  羡塘乡是惠水县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也是全县最大的布依族聚集地之一,距县城72公里。全乡21010人,耕地面积19185亩,近50%的农户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率极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乡党委、乡政府及县劳动服务公司组织下,首批年轻农民走出深山,到深圳、东莞等沿海一带务工。

  1998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猛升到3880人,寄回的款达650多万元。一下出去这么多人,时任乡党委书记、现任县政府办主任的陈万祥组织党委、政府一班人决定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要求要当一个好人回来,同时还为他们制作了法律跟踪服务卡。鼓励务工人员“结识一位老板,引进一个项目,学会一门技术,带回一条致富信息”。后来陈万祥调走后,乡党委书记尹肇中又加了一条要求,即:“娶回一名外地媳妇。”尹肇中为什么要加这一条呢?他说:“这五条都不是硬性规定,只作勉励而已。最后这一条是从全乡的实际提出来的,因为在羡塘乡同姓结婚的特别多,娶外地媳妇打破这种格局,从遗传学角度讲,有利于改变人口素质结构。”乡里为劳务输出务工者提出的“五个一”就这样固定下来了。

  “管理”不是一句话

  走进羡塘乡政府劳务输出办公室,有一种“务工者之家”的感觉。壁上挂着一幅大大的《中国地图》,红纸剪的微型旗子追随着务工者的足迹,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广西、昆明、贵阳……旁边还有羡塘乡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办公室主任罗焕堂打开文件柜,全是去年初建齐的关于务工人员的各种登记册,一本本整整齐齐地排放着。翻开《羡塘乡外出务工人员台账》本,第一行是三合村蛮弄组罗洪益,男、初中、1979年生,现在浙江打工,从事技工工种、月薪800元,输出时间2000年3月。还有《羡塘乡劳务输出统计表》、《羡塘乡劳务输出村级月报表》、《羡塘乡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历》、《羡塘乡外来媳妇调查表》、《羡塘乡务工回乡办企统计表》、《羡塘乡务工引进项目统计表》……据乡劳务输出办公室统计,到6月30日,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5813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52.1%。全乡外出务工的农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8%。仅以去年为例,外出务工人员挣回现金1400余万元,户均达310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1400元的44%。2002年春节前夕,乡党委、乡政府召开了200多名外出务工代表参加的茶话会,倾听了代表们对乡党委乡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羡塘乡党委认为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是具有初高中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外出务工会学到不少好的东西,回乡后将成为一支乡土人才骨干队伍。因此,决定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新党员。乡党委分管组织的副书记罗德魁说:“全乡在外务工人员中有21名党员,主要是通过他们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并反馈信息给村党支部,现在已经有6名务工人员加入了党组织,正在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有40多人。”

  29岁的张学江个头不高,却很精神。1993年,初中毕业的张学江到广东打工,凭着他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很快由新手变为内行,两年后月工资就达1400元以上,可是到1997年底他却辞工回乡了。他说:“看到沿海发展那么快,想起家乡那么穷,心里着急,想回乡为大家做点实事。”

  桥边村在惠水与平塘县交界的深山中,从乡政府走小路约12公里,如果乘车必须绕到平塘克度转进去,约20余公里。全组52户,255口人。吃水是一个大难题,全组人要到1华里的山洞取水,洞内长千余米,有的用葵花秆照明,有的提着马灯去取水,人多时还要排队。张学江一想起这饮水难,心里就不是滋味。他组织全组人投工1500个,集资2万多元,建成20多米深的深井提水站,全组人从此饮上了自来水。村里未通的2.3公里路让桥边人吃尽了苦头。张学江又召集父老乡亲商量修路,全组集资3500元,投工3000个,两个月就把公路修通了。村里以工代赈坡改梯100亩完成了,但有田无水种不了田。他又提议在山上的两个水源点建蓄水池,为此,张学江的腰包掏空了,群众集资都记在花名册上,惟独他的没有记进去。蓄水池长30米,宽13米,深6米,蓄水2000多立方米,成全县高山灌溉第一池,而今是池满水清秧苗秀。

  穷村人日子渐渐好起来。但是张学江说才开头。他率领大家订了村规民约,把村前寨后的2000多亩荒山全封起来,现在每座山都郁郁葱葱。接着带领大家在田坝里修了3公里运输道,使沿田边处处通车,方便运肥、运粮。2000年初,张学江又组织大家集资办电,架设了6公里的高低压线,全组人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日子真的更亮丽了。但是,在经济上还是拮据,仅靠45人在外务工的收入来源是富不起来的。如今,张学江带领村民收回集体上个世纪70年代荒弃的茶场300亩,投工2400个,创办了经果林基地,种植了杜仲、板栗、梨、桃,3年后集体每年有十多万元收入。

  2002年7月1日,张学江终于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年7月1日,他光荣地成为惠水县委表彰全县优秀共产党员中的一员。记者随便问几个村民,讲起张学江,几乎都是一个内容:“张学江是一名真正为人民的好党员,全组人就靠他吃饭了!”

  打工归来

  现在,全乡村“两委”班子成员中58%在外打过工。

  吴永顺到深圳、东莞务工学了一门烹调手艺。2002年,他回乡投资创办了“永顺餐馆”,生意兴隆,闻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他说:“日子过得去,不比在外打工差。”

  李天应是一位回乡办木器加工厂的25岁的“小老板”。这位甲奉村的年轻农民,1998年先后到江苏、上海、浙江、广州打工,一直做木器家具系列产品,技术越学越精,最后当了“领班师傅”,月薪2300多元。2001年,他回乡另立门户,投资3.5万元,办起全乡最大的木器加工厂,专门做沙发,产品除了在本乡销售,还销往平塘县和惠水县城,年纯收入可观。

  杨国碧在宁波振强吸塑包装厂打工,听说厂长的朋友庞新军要去上海办厂,他马上找到庞新军介绍了惠水县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建议庞新军到惠水考察,自己出资陪同前往。庞新军被杨国碧热爱家乡的情义感动,放弃去上海发展的想法,去年6月下旬与杨国碧到惠水考察了一个星期,感到杨国碧所言不虚。去年10月中旬,一条投资近百万元的吸塑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在惠水诞生了。

  外来媳妇会“唱歌”

  在《羡塘乡外来媳妇调查表》中,记者看到洛浩村的一页上:懂坪组,马照兰,1970年6月生,小学文化,家住上海市,务农,2000年2月与罗邦庆结婚。仅洛浩村有10名外来媳妇,分别来自湖南、广东、四川、上海,本省黔西南州的一名,还有一名外国籍的在打寒组,叫白金美。

  全乡现有238名外来媳妇,都是先到羡塘考察后才组成家庭的。有的夫妻至今还在外打工,有的已回乡经商或从事种植养殖业等等,她们都很能干。在羡塘街上有一栋三层楼房,一楼近百平方米是一个服装商店,干干净净,货物整整齐齐地摆开,非常吸引顾客。算得上是这乡场上第一流服装店了。这就是从四川合川市盐井镇来的王奇志与红旗村石崇组陈元亮夫妇开的商店。

  记者在桃源村小木井组见到白天兴时,她顶着烈日,汗水涔涔,从乡里看她教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回来。白天兴是湄潭县人,1992年初中毕业后,到广东打工,结识了小木井村民组的杨克忠。1994年结婚。

  1998年,村党支部找白天兴谈话,请她到桃源村民办小学代课,她一口应承了,但是走进学校才令她吃惊,只有2名学生交得起学费,其他40多名学生没有书本上课,学校无粉笔、墨水等用具。她向在外打工的丈夫杨克忠诉说,杨克忠二话不说,就寄回1200元钱,叮嘱她一定要买书发给学生,认真搞好教学。教一个学期结束后,白天兴应得报酬210元,还只在账上悬着,即使得到手,连起码的生活费也不能维持。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解决家庭生活困难,白天兴想再外出打工,可是家长们希望她留下来。她通过激烈的思想交锋,为了孩子们还是留下来了。但她一直没有什么报酬,只好坚持放学后下地干活,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她说:“最大的愿望是桃源村能走出几个大学生。”

  作者:谢学斌 刘邦举 来源: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