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为何失衡? 专家分析两大深层原因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13:55 中国新闻网 |
反思这次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深层次原因有两个,一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动导致市场供求出现新的失衡;二是体制缺陷导致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本质上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是结构矛盾和体制缺陷的综合反映 当前,市场需求约束正在加强,已经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还将继续产生效应,即使不再采取新的紧缩性调控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长也将呈现回落态势。反思这次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投资规模偏大,信贷增长偏快,部分行业增速偏高,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温度偏热,环境、资源、社会承受的压力偏大,那么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动导致市场供求出现新的失衡。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此次增长源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房地产、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汽车作为代表消费升级方向的终端产业,与食品、轻纺、家电等传统的终端产业比较,对重化工业和能源运输产业的需求要大得多。从影响力程度(指当某一部门增加单位需求时,通过直接和间接联系对其他部门所要求的生产量)来看,建筑业的影响力程度为2.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3.26,这两个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在各生产部门中居于较高水平。住房、汽车所需的钢材要远远高于服装、彩电、冰箱等产品。 从产业联系的角度看,住房、汽车是终端产业,重化工业是中间产业,能源、运输是基础产业,相互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钢铁、水泥、有色、石化、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业产生巨大需求,打破终端产业和中间产业原有的供求平衡;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也必然对煤电油运产生巨大需求,并打破中间产业和基础产业之间原有的供求平衡。新一轮产业结构失衡导致新的市场供求缺口,并引起价格上涨,形成利润丰厚的发展空间,刺激相关产业迅猛增长。重化工业、能源运输产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加快发展必然导致投资高速增长,这一轮投资高增长是对新出现的市场供求矛盾的适应性调整。同时也要看到,如果缺乏完善的信息环境和政策导向,各类市场主体的适应性调整可能付出过高代价,从而加剧产业结构失衡,导致未来几年出现新的市场供求矛盾。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突出反映了原有的产业均衡被打破、新的产业均衡尚未形成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个原因是体制缺陷导致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最近两年经济迅速升温,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倾向比较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关的机制和规则不健全,经济活动尤其是投资扩张的成本偏低。第一,土地开发成本很低。土地通常以协议方式转让,不能通过市场化交易反映真实地价,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健全或不能严肃执行。第二,资金使用成本很低。最近3年多来,外贸盈余迅速达到700亿美元,外资流入达到1789亿美元,外汇储备骤增2930亿美元。由于汇率相对固定,中央银行被动买进美元,大量投放基础货币,银行资金供应大幅增加,信贷增长加速,而在经济升温、物价上涨以后,利率却没有变化。第三,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很低。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缺少必要的准入标准和补偿标准,建设项目几乎不计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我国矿产资源税目前还是按照实物量征收,在煤炭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时,对资源开采的补偿明显偏低;而且煤、电价格脱节,资源型产品价格的上涨没有相应传导到最终产品。凡此种种,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济运行和投资扩张成本低的背后,潜伏着一系列体制缺陷,如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不健全,价格不能反映生产要素的稀缺性等等。 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产业升级和剧烈的结构变动,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新的增长内容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都形成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使用成本又很低,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不利于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妨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是结构矛盾和体制缺陷的综合反映。因此,要达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经济结构,不仅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更需要协调推进市场导向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打好制度基础。如果政策引导得当,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跟进,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稿件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卢中原,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