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何苦曲解自己的责任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04:30 中国青年报 |
几位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纷纷抱怨自己工作太累,事务性的工作太多。(8月9日《新京报》) 北大校长许智宏说,中国大学校长“什么事都要管”,他认为这样“分散了我们很多精力”;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中国大学校长要管学生生活、学生住宿、学生食堂、教师住房、教职员工子女入托,这些“还必须得管”,不然可能就会出现不利于学校发展的事件;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戏称,“除了火葬场,什么都要管。”;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表示,他很羡慕剑桥大学校长能在晚餐之后出去散步,“我怕我散步的时候碰到一个人找我要解决住房的事情”…… 几位大学校长的抱怨,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听起来也蛮让人同情。但是仔细想想,他们的这种集体抱怨明显有“卖乖”之嫌。 在这届校长论坛上,有许多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的校长应邀而来,我们看到国外大学校长的身份都很单纯,校长就是校长。而我们的大学校长们的身份就复杂多了,例如前面抱怨工作太累的几位著名校长,他们同时还是教授、博导、院士,在政府的行政编制序列里又是正地级、副省级、正部级的官员,几种身份集于一身,想不累都难。 我们不知道这些校长最擅长担任什么角色,但我们知道身份的多样、行政级别的优越,说明这些校长的担子重、责任大。在当代中国,当人们的住房、医疗还要更多地依靠单位负责的情况下,如果一位校长不理会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问题,不能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那么这个校长就不能算称职。既然各位校长都享有着一定的行政级别待遇,属于行政官员,那么,为民服务就是当官者的本职,对本职工作何苦要抱怨多多。如果当校长不能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他凭什么要行使行政权力、享受行政待遇?从这一点来讲,这些校长的抱怨毫无道理。 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F·理查德说,她最主要的工作是筹集资金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负责学校的战略制定。那么和剑桥的校长比,中国的校长能有多少精力放在筹集资金、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战略制定上?能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恐怕就不错了。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校长就不能单纯一点,卸掉学术科研的担子,别再追求这个级别那个级别的行政待遇,专心当好校长呢? 如果哪位国内大学的校长公开表示,自己不要行政级别,不争院士的头衔,一心扑在学校建设上,做一个纯粹的校长,我想,他就不会“太忙”了,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大学才真的有希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