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远程调水的忧思 千里调水谁来买单?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10:28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王立彬) “如果淀里没有水,我们必须打机井抽水。抽水的电费至少3000多元。这相当于100多只鸭子下一个月的蛋!”49岁的养鸭专业户曹国会一边对记者说,一边用手划动淀子里的水。 目前正是华北地区最大湿地白洋淀旅游旺季,众多游客不会想到淀水是从近400公里以外调来的。“这水比大多数游客来自更远的地方。”曹国会说。 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将是中国21世纪水利的一大特点,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远程跨流域调水最频繁的国家。“但最后的结果还很难说。”一位参加过多次调水规划论证的专家说。 从城市到湿地,调水“战场”知多少 “在今天的调水‘战场’,除南水北调工程之外,还有山东西水东调、引松(松花江)入长(长春)、引英(位于辽东半岛北部的英那河)入连(大连)、引黄(黄河)入晋、宁夏沙坡头等调水工程。”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的这一系列工程,都是为解决中国城市缺水的“燃眉之急”。 “维持白洋淀的水位对华北地区极为重要。引岳(位于冀豫边界的岳城水库)济淀(白洋淀)不仅为挽救‘华北之肾’,更远的战略考虑是在北京缺水严重时,直接从白洋淀向首都调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邓坚向记者透露说。2003年,干旱缺水的山西省跨两省向北京官厅水库输水,水量相当于20个昆明湖,这是解决目前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一些意义更为深远的远程调水也已频频实施。引岳济淀,主要是为解决生态问题。 就在“引岳济淀”结束时,“引察济向”工程也开始了。从内蒙古的察尔森水库往吉林的向海湿地应急补水,是水利部和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协调的结果。这是东北地区自实施以保护丹顶鹤等鸟类为目标的“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后又一次应急性输水。 这些调水,只能满足城市和湿地急需,绕开了农村用水或农业灌溉问题。 《全国农业节水发展纲要》分析,中国人口到2010年达到14亿人、2030年达到16亿人时,农业用水增加只能靠农业节水来解决,而不可能通过大规模调水去解决。要满足2010年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目标,需要节水650亿立方米、投入2200亿元。 调水的极限在哪里 “河流伦理学”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提出的概念,这并不只是一种浪漫情怀,而是承认人类调水用水有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便形同竭泽而渔。 汪恕诚曾经透彻地分析说,现在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调水不要超过20%,用水不要超过40%,否则对生态就会有严重影响。海河用水已超过95%,远远高于40%。黄河、淮河用水也都超过40%。“就以40%为例,用1立方米水一般产生0.7立方米污水,污水又排放到原来的河道。因此,用了河道里40%的水,就意味着返回28%的污水。原来河道里边还剩60%的水。这就意味着河道里的污水与净水之比为28∶60,也就是说接近1∶2。河流怎么能自我净化呢?”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及黑河分水,其实都是为了让河流仍然是河流,而不致成为河床,从而维持最低的生态恢复能力。 国务院为南水北调工程制订“先节水后调水”原则,就是要避免“大调水,大浪费”现象。据了解,由于缺乏有力的节水机制,西部一座大城市曾经用远程调来的水冲马路。 远程跨流域调水,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跨越分水岭,但不能跨越河流承载力的极限,否则人们面对的将不仅是大浪费,还是水资源的根本性枯竭。 污染是否也要穿过山脉 关心南水北调工程的人不难发现,目前在建的这一工程有微妙变化:东线工程在山东德州悄然而止。这一改变的背后,是最缺水的天津对东线水污染的担心。 2003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的节骨眼上,天津市提出:不要南水北调东线水。因为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不放心,对能否成功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信心不足。这样,东线整个方案出现一个重大变化。因为如果认为东线水质问题不能解决,就彻底否定了东线的理论基础。 国务院为南水北调制订的“先治污后调水”原则,就是担心出现“大调水大污染”。这是中国所有远程跨流域调水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化刚刚起步。如果污水处理要靠国家财政支出,全国2400多个县,每县搞一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也高得难以承受,更不必说运行费用。“国外情况是,在收取水费同时收取水污染处理费,有的是一倍关系。这条路走开了,收益有保证,才能吸引投资者。只有实行市场化,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国外的投资者就会进来,BOT方式就会采用。”汪恕诚说。 权威人士认为,不管搞不搞南水北调,山东的水污染都要治理,而且一定要治理好。 千里调水谁来买单 辛二花蹲在地上编苇席已3个小时了,“编一张席子能卖5元,一天不停编5张吧,一年编300天能挣6000多元。”她的女儿在读大学,一年学杂费6000元,加上生活费至少要1万元。女儿的父亲划船在白洋淀里跑生意可以再挣点。如果干淀,一切梦想都会泡汤。 显然,让这样拮据的农家为调水付款是不可能的。因此,关系他们生计的调水只能是“应急”。 晋水输京,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送到北京,输水沿线山西、河北两省为实施输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同一流域的山西也十分缺水,不动用经济杠杆,很难促进城市节水。 进入8月,到北京的一些洗衣店会发现,洗一件上衣从12元涨为15元,一条裤子由8元上升到10元。这是北京市上调水价的第一个月份,按物价部门计算,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专家认为,这没有达到巴黎或伦敦的水平,但北京和它毗邻的天津一样,正在变成一个依靠远距离调水维系的特大城市。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平水年河北将输入密云水库4.2亿立方米,输入官厅水库2.5亿立方米。山西省输入河北省0.7亿立方米。目前,张家口、承德、大同、朔州四市正进行指标分解。 远程调水已不限于北方。为了缓解太湖流域的水污染,2004年计划向太湖流域调引长江水25亿立方米,入太湖10亿至15亿立方米。太湖流域以占全国0.4%的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3%的GDP,占全国19%的财政收入,城市化率达60%。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一位同志说,“浙苏沪都不缺钱,但‘谁结账’同样困扰着‘引江(长江)济太(太湖)’。关键是制度缺位。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引江济太始终只是‘应急’。” 当千万年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分水岭被工程技术手段打破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已不能只靠行政或法律手段了。不遗余力倡导“资源水利”观念的汪恕诚在许多场合都强调指出说:“随着我国一批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各大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加强,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产权归属、产权收益和产权经营问题,水权的分配、交换和定价问题,水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等问题,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