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报料”(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05: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成友

  翻开一些都市类报纸,可以看到标明由“新闻线人”或“新闻报料人”提供的新闻越来越多。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媒体竞相打出“诚征新闻线人,欢迎提供新闻线索”的广告,社会上还出现了新闻“线人”职业。从事此业的人士专门给各家报纸提供新闻线索,据说一些深谙此道的“线人”收入不菲,装备精良。

  办媒体离不开及时而丰富的新闻线索,很多媒体都努力建设一支耳聪目明的通讯员队伍,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信息。同时,媒体要吸引读者,必须发掘独家新闻,不少媒体为缺乏新闻价值高的线索而头痛。新闻“报料”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在资讯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利用电话热线、手机短信等方式扩大新闻信息来源,是自然的,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这是媒体通联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但是,雇佣职业新闻报料人的影响如何呢?值得分析。

  “报料”的价值有多大?不少媒体工作者说,“报料”中大多都是交通事故、自杀抢劫、明星绯闻、婚变情变、食物中毒等社会新闻。据知情者介绍,一些新闻“线人”常在一些派出所、医院、繁华的交通路口等徘徊、打探,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获取这些线索并提供给媒体。“报料”的动机是什么?当新闻线人成为一种职业,其目的显然就是为赢利。许多“线人”对此并不讳言,而有的媒体也为此开出了越来越高的价码。大量事实表明,出于商业目的的新闻报料很难避免造假或提供一些片面的信息,个别人甚至还去敲诈勒索。媒体曾报道某些“线人”冒充记者向有的单位索要金钱。

  媒体的分辨能力有多强?一些线索真假难辨,是对编辑记者应对和处理能力的考验。辨析、核实耗时费力,线索废弃率也很高,使工作程序和环节增多,提高了成本。经常出现的问题倒是,有些编辑为了猎奇,对“报料”不加甄别搬上来,不但给媒体惹了麻烦,还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据了解,多数职业线人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职业培训,因此很难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和从业自律性。不少人还把线索向多家报纸提供,“一稿多投”演变到“一线多索”,弊端丛生。

  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确需要有公众积极向新闻单位提供线索,这没有问题。但是,片面地把扩大新闻来源维系在一些“线人”身上,是靠不住的。不少新闻工作者说,扩大新闻来源的正途还是要培养和扩大通讯员队伍。他们不是单纯为获利而来,加之又有一定的新闻素养,因此线索较为可靠。前段时间某报刊登两位老通讯员写给该报编辑的信,讲述几年来自己作为通讯员受到冷落、一些“报料人”东拼西凑却受到青睐的困惑。他们提出的是带有普遍性、值得新闻界深思的问题。扩大新闻来源最终还要依靠广大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新闻热线就会真正热起来,媒体也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应该看到,无论哪种类型的媒体,分工虽有不同,目的都是一致的,这就是弘扬正气,服务人民。新闻事业是一个需要有高度负责精神的工作。新闻“线人”显然不可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事实说明,新闻报道一旦和商业操作结合过紧,就很难保证新闻的客观公正。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12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