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学术腐败“事出无奈”?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00:57 人民网 |
新闻点击:(作者: 马妮娜) 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因学术剽窃行为,日前被院方解聘。 核查小组认为,黄的个案不仅有个人学术道德上的原因,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亦难辞其咎。“最近一些年,国内各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争先恐后地推行一系列带有浓重工具性色彩的改革,不尊重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内在要求,采取简单的量化标准作为评价和奖罚的尺度,加上一些学人不自律,不检点,蝇营狗苟,唯利是图,致使学术抄袭行为呈愈演愈烈之势。”评说链接:(作者:姜泓冰) 几乎每起剽窃事件之后,都能听到“事出无奈、情有可原”的辩解,将原因推到社会不良风气和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职称管理办法,同时强调当事人“表现不错”、“有发展潜力”等。于是,从保护“人才”以及学校名誉出发,当事人照样稳稳当当地做其教授。 其实,无论学术评价、管理机制存在什么问题,遵循学术道德,坚守学术伦理,都是一个学者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如果剽窃者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学术腐败只会愈演愈烈。 (作者:陈清华) 科研管理部门采取简单的量化标准作为评价和奖罚的尺度。比如说只要你出了书,就算学术成果;只要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就可以记分;要评教授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等等。 要想杜绝学术抄袭这类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光靠“解聘”这种杀一儆百的做法恐怕还不够,必须从源头上着手治理,建立规范的、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让真正有水平的人发挥作用。网友跟帖: 网友 于 2004-08-08 08:56:45 ( IP:211.89.2.) 学术腐败无所不在,其危害不容低估,是该彻底清理了。望党和政府大力解决之,拉下南郭先生,严惩学界黑哨,端正学风乃至社会风气,也从而促进青少年勤奋向学、健康成长。我知道不少庸才通过钻营得到高级职称,一些操守卑劣之徒当上评委,有真才实学的由于不屑于拉关系而与高级职称无缘。只要严格考核甄别,便知端详。 网友 于 2004-08-07 19:03:56 ( IP:221.229.252.) 现在政府官员腐败还有党的纪检部门来查,可学术腐败谁来问呢,医学界更是如此,比如说医疗事故鉴定,可以说90%以上都是庇护医疗机构,患者的死活无人问津,法官也不得不按照不公的结论来审理,这个社会还有公理和道德可言吗,唉!老百姓,我们只能认命了,谁管呢! 网友 于 2004-08-07 07:02:13 ( IP:218.91.160.) 现在,在一些地方,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总是一些人把持着:今天“我”有论文(著)参评,不当评委,“你”当评委,将“我”的论文(著)评个好等次;下次,“你”有论文(著)参评,不当评委,“我”当评委,“我”也给“你”的论文(著)评个好等次。如此评定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又怎能评出真正的优秀成果呢?学术又怎能不腐败呢?这样的评定机制非改不可!(网友:荆非) 网友 于 2004-08-06 17:04:20 ( IP:202.119.112.) 学风不正关键在官风,哪一所高校或科研部门不是当官的把持,他们好多人已经不搞学术,他们照常成“才”,当普通人员看到当官的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这些那些时,自然也希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些什么。别忘了再好的经都要人去念,南大的一名教授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是逼良为娼”。一个人一辈子能有一篇优秀论文那是不得了的事情,现在要求一个学者一年写几篇文章,完不成就不能晋职,就要扣工资,你说不抄才怪呢?再来说说评价高校或科研部门当官的标准,全是软条件,无论怎样他们都能保住收入,种种不平衡,能产生什么结果? 网友 于 2004-08-06 16:25:56 ( IP:222.33.36.) 学术腐败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已经到了应该解决、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无论何种层次、何种类型的学校,教师在评定职称时都要有一些所谓的学术论文,而且水涨船高,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越来越差!其实,任何一级学校、一类学校,都应该以教学为主,即“传道、授业、解惑”。孔子“述而不作”,不也光耀千秋吗?有一堆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文章,与教学毫不相干,课堂教学效果又极差,这样的教授又有何用? 网友 于 2004-08-06 15:04:02 ( IP:211.98.106.) 学术界的腐败问题既需要用学术来解决,也需要用法律来根治!李嘉全编辑留言: 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出现抄袭、剽窃的新闻。学术腐败行为看来与评价机制有关系,急功近利的导向使一些人被名利所迷惑,罔顾道德。但是,“事出无奈”还是难以开脱腐败者罪责的,绝大多数人不是还洁身自好吗?学术腐败应该还有别的表现,那些行为也与评价机制有关吗?学术腐败如何治理?欢迎广大网友各抒己见,进行探讨。请将感言写入留言板,或将评论稿件寄至观点频道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