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难行(“三下乡”调查)(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流兰村地处广西中部、郁江江畔。全村现有960户人家、4700余人。1998年,响应“村村通公路”的号召,村民自发捐款捐物,修建了一条通镇公路。公路全长5公里,通往蒙圩镇流兰、西村、曹良、顺东4个村,惠及全镇1/4的人口,成为村民与外界联系的主要纽带,是平时村民赶集的必经之路,为蒙圩镇近2/3的蔬菜供应提供了便利。可如今,这条交通命脉却几乎处于“休克”状态。 “这是蒙圩镇16个村中我们所见的最差、最坏的乡路,以往我们运载货物到镇上走15分钟的路程,现在凌晨4时出发要在6时30分才可到达镇上。”邻村骑单车的村民这样说。蒙圩镇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桂平市第一交通运输大镇。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市最差的道路就是蒙圩镇至流兰村的这条路,它被村民戏称为“亚洲第一路”。提起这条路,村民有道不尽的苦水。 是何原因导致此路的不堪状况呢?据了解: 1.承载量加大。随着村里人口的增加,用此路的人与车越来越多:日人流量可达到1000人左右,车载流量达10吨左右。 2.当初修建路段的基础材料差,基本上是沙土,硬度不够。 3.自然条件恶劣,多雨,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对道路损害极大。 4.当地政府投入不足,使用6年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道路维修。 我们调查时看到,雨天时,这条坑洼不平的路多积水,泥泞不堪,行人根本无法通过,以致村民赶集都不得不绕田埂而行。7月11日暴雨后,我们沿途统计,乡道的大水坑共计220个,小水坑无以计数。据当地村民反映,乡路泥坑一直是交通安全的隐患,每次涨水,总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 勤劳朴实的村民从未间断过对道路的自发性修补。今年正月二十八,有一段乡路被洪水破坏,交通阻断。时任村小学校长的梁庆镶带头代表村小学捐款,并积极联系自己在外工作的学生集资,号召村民出钱出力,购买、运输石料,抢修好了路段。但是,靠村民有限的投入,只能小修小补,不解决根本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实践队的同学认为,乡路难行可能是蒙圩镇发展滞后的根源。 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农村路网的建设,为农民开拓通往小康的便捷之路。 西南石油学院“风之旅”暑期社会实践队 胥勋才 李尧 荣艳伟 梁延胜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13日 第十六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