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尔:中国制造的第二次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15:24 人民网

  刘工践

  绿树掩映,车水马龙。黄海之滨的青岛八大关宾馆,尽管七月盛夏,酷暑如炙,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著名企业家,知名学者和政府官员,仍聚集这里,研讨海尔这一现象和本质。

  中国制造面临的新一轮嬗变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日益发展壮大,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我国学术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总结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的规律?这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山东省生产力学会于今年7月下旬联合举办中国企业管理高峰论坛。论坛主题鲜明地聚焦为:走近海尔、总结海尔、学习海尔。

  中国生产力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国大中企业监事会主席翟立功,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山东省、青岛市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论坛高峰会。论坛郑新立主持。如果说中国制造从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模式的嬗变,是第一次飞跃的话,那末由面向单一资源、单一市场到开拓两种资源、挺进两个市场,即中国企业“走出去”,则是中国制造面临的新一轮嬗变,即第二次飞跃。海尔,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名牌、实现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梦想,是中国企业第二次飞跃的代表和典范。

  海尔实现第二次跨越的管理内涵

  王茂林会长在论坛致开幕时说,我国建国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企业管理经历了生产管理、混合管理和新管理三个阶段。在建立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新管理的探索中,海尔关心员工、提高员工、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这种以人为本的模式贯彻海尔管理的始终。另外,海尔也借鉴了西方的管理的经验,并加以创新。“海尔正是把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机结合,铸造了自己的新模式。我认为这是海尔实现中国制造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作大作强、成为跨国公司的基本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是一个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选择了一个恰当的主题的论坛。”蒋正华在论坛报告时这样评价这次论坛。他说,海尔在山东的青岛,与会者利用一天亲临海尔学习参观,可谓恰当的地点;当前,在山东乃至于全国掀起“个人学许振超,企业学海尔”的热潮。加入WTO,目前我国与海外贸易磨擦又呈现出新特点,应对的根本之策在于要有我国的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开拓海外市场正确策略。这些,海尔都提供了先行者的宝贵经验,可谓恰当的时间;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海尔管理的核心是创新,论坛正是切入这一主题。蒋正华列举了国内外著名企业在管理上的成败兴衰,指出,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手段,因为只有管理才能将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使其正常运转。企业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微观基础,千万个企业只有通过科学地、反映时代特点的管理,国家才能完成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海尔20年的发展经验,就是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海尔竞争的生命力之所在,这就是张瑞敏提出的“海尔流程再造”的理论本质。具体地讲,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知识管理,三是兼顾国家社会利益。

  海尔实现第二次跨越的特点和意义

  作为中国制造第二次跨越的代表,海尔的特点和意义何在?

  郑新立同志在发言中进行了全面地阐述。他认为,海尔20年来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三个记录,一是从1984年的濒临倒闭小厂经营到2003年超过了800亿元,以年平均70%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二是企业成功地进入了世界名牌100强;三是产品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在发达国家树立了中国企业的形象,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关于海尔的成功原因,郑新立同志认为,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从实际出发的一系列创新:张瑞敏同志归纳总结、有丰富内涵的海尔企业文化和海尔流程再造等观点和实践,是海尔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是因为有以张瑞敏同志为首的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关于研究、学习海尔经验的重大意义,他说,十六大提出,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海尔就是走这个道路的代表。要警惕和防止粗放生产方式的回潮,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坚定地象海尔走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有的城市,表面上看GDP的数字很高,在进入国内的跨国公司,尤其在一些电子信息行业,由于我们是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很大的利润都流到外商兜里,因为我们自己形不成高端技术产品。否则,就会象拉美一些国家,人均QDP过了1000美圆,但是老在那里排徊不前。我们的目的是民富国强,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不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

  海尔实现第二次跨越的本质在于“行”

  作为中国制造的海尔的第二次跨越是如何实现的?张瑞敏同志现身说法地进行了讲演,他的讲话受到热烈欢迎。

  张瑞敏说,我就企业管理的“知与行”为本次大会作演讲,中国有句古话:“知之非艰,行之为艰”,就是说:知道并不是最困难的,知道并且真正做到才是最困难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我认为最关键的不在于讨论知与行哪个更难,而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要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就以“海尔以创新的精神创世界名牌为题”讲一讲。他讲三个问题:一是企业必须要天天回答好的3个问题;二是在WTO后国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的3个能力;三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化解的3个难题。

  关于企业必须要天天回答好的3个问题,张瑞敏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经营的对象是谁?

  海尔自己的目标就是创世界名牌。他说,从开始创业到现今,从原来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我84年12月到海尔来,当时只有几百人,年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当时资不抵债147万,去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806亿,是当时创业阶段的23000多倍。这里有两点:第一,这个大目标必须要分解,分解到今天可以接受。第二、“慎于首战,首战必胜”要实现这个“世界名牌”的目标,关键的还是“人”。作世界名牌最终就是要提高人的竞争力。我们在90年代初开始“走出去”的时候,采取的是“先难后易”。我们是先到发达国家。德国和美国有两个代表性的对外来产品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表面上看来他对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要求苛刻,其实他们是针对我们的人。那么我们的人员素质能不能达到这种标准?我们进入德国市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进入美国市场用了一年的时间,开始他们怎么也不相信我们的产品。在这个交锋过程中就是把我们的人员素质提高了一个层次。从1999年在美国南卡州设厂,后来在意大利收购工厂,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全球有22个工厂。我们在国外的工厂目标就是创当地的名牌,谁能满足这个要求我们就聘请谁来管理,所以我们国外的工厂没有我们派出去的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信奉一句话:“下棋找高手”。如果着眼于国内或者其他企业,现在我们也不可能进入到世界100个名牌的第95位。

  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他说,这个竞争对手就是你自己本身。根据“欧洲透视”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白色家电(替代人工劳动的家电)海尔名列第4位,第一位是美国的惠尔浦,第二位是瑞典的依莱克斯,第三位是日本的松下。海尔要达到世界第一的话,看起来前面3位都是我的竞争对手,但是本质上海尔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如果按照前面3位的策略来发展,那么海尔永远不会赶超他们,唯有走一条和他不同的道路,即创新的道路才能赶超他。这条路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唯有自己去探索。如果不能战胜自己、挑战自我,那永远不可能去超越别人。

  我们经营的对象是谁?张瑞敏说,这就是企业和产品。我们要求员工对企业、对产品有忠诚度,员工才能去争取用户对企业和其产品的忠诚度。产品,用户的满意是根本。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获取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企业文化对于海尔发展非常重要,老子道德经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文化。企业文化应该有3层: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中层是制度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企业自身文化。

  关于WTO后国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的3个能力,他说,第一个能力是企业的成长的能力。在全球经济两个一体化,即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一体化,国内竞争对手与国外竞争对手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如果规模上不去,将来很难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在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产品结构调整,要提高流通能力,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现在是流通为王。第二个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的能力,就好比一个人的造血的能力。利润是盈利能力的结果,盈利能力是与用户双赢的能力;第三个能力是营运资本能力。这可比作一个人的呼吸的能力。现在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黑字破产:有利润,但无现金流。流动资金表现为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又收不回来,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破产。信息流、物流、都是为了资金流,海尔采取的策略是用时间消灭空间。

  关于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化解的3个难题,张瑞敏说,第一个难题是,最难做的决策是正确决策后的再决策。每个企业都有辉煌的发展期,这就代表企业本身进行的决策是正确的。为什么好多企业后来发展不景气,就是因为正确决策后没有跟进正确的再决策,正确的连续性非常重要;第二个难题是,最难做的工作是把复杂问题简化。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速度,需要看清复杂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要找到本质,从而一步到位,一次作对,直达核心去解决;第三个难题是,最难战胜的人就是自己。管理者的决策,要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要打破和战胜自己创造的模式和流程,去创新、去改变。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提出的海尔流程再造,就是不断战胜自己的结果,这才使海尔不断发展。

  海尔有真经 关键是实践

  海尔实现第二次跨越是实践,学习海尔,重要的也是实践。与会者普遍认为,论坛为期两天,时间少,收效大:既有思想上的收获,又有亲身的实际感受。跨国公司并不神秘,中国制造的跨国公司——海尔就在身边;跨国公司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远见、有谋略,更要努力拼博,要在“行”上下工夫。正如这次论坛的主持人王茂林强调的那样:“我国的有条件的企业都要象海尔那样,不断开发自主的核心技术,要作为首选战略,加大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中国的国际跨国公司,早日跻身世界500强之列。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完成历史赋予每个中国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结论是:海尔有真经,关键是实践。每个人都会从海尔的真经中分享到快乐、汲取到营养;每个中国企业都会从海尔的真经中撞击到灵感,获取到力量。“好箭啊,好箭”,关键不在于口头上如何地赞美,而在于把它射出去,有的放矢,把劲用在实践上。


   赛事快递,手机先行!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