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 山绿民富(经济时评)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05: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天山 封山育林,是按照自然规律,让林木休养生息的好办法,也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社会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封山育林工作成就日益显现,为生态建设所做的贡献也日益突出。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仍然有一些地方认为封山育林见效慢,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不紧密,因此只把目光盯在了人工造林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建设的速度和成效,制约着林业的快速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封山育林指导思想,使其在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封山育林与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要使封山育林发挥更大作用,就不能简单地“一封了之”。封山育林区,往往是生态已经严重恶化的地区。如果只是一味地坐等大自然的自行修复,根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重新建立人与自然新的平衡。我们要在使大自然自身休养生息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科学合理的人工培育措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更高层次上运用自然规律去科学地改善生态、建设生态。 正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封山育林现场经验交流会,对封山育林工作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封育并重的新思路。在新时期封山育林工作中,各地应该实行封山、飞播、造林三结合,同时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封育的质量和成效,做到“封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按照新的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和改善现有的封山育林工作,将为我国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面貌。 要使封山育林实现良性循环,还应当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把封山育林与当地百姓增收结合起来。事实表明,只要措施得当,封山育林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为封山育林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农业稳产高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屏障;通过开展封山管护、抚育等生产活动和开发旅游资源及后续产业,可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封山育林的成果,还为山区开展养殖业和采集业等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 各地的实践表明,封山育林完全能够做到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齐头并进。河北省内丘县依托封山育林后增加的大面积酸枣林资源,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全县年产枣仁3000多吨,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一些旅游区,更是通过封山育林改善了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闻名中外的千岛湖、五台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都是长期封山育林的结果。 使山更绿,使民更富,我们期待新时期的封山育林工作,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14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