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策划:政府上网、电子政务与政治文明(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00:50 人民网
  编辑:杨文全

  有这样两个镜头……
  新闻回放:近几年来,中国的互连网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非典”疫情过去后,中国人牢牢记住了这样两个镜头——在广州,胡锦涛总书记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另一个镜头是,温家宝总理在北大对几位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

  互联网上兴起了一个特殊群落——政府网站。蓦然回首,轰轰烈烈的“政府上网工程”历历在目,究竟留下了什么?看上去很美的“电子政务”紧锣密鼓,又将走向何方?有人说,互联网是中国政治文明的推进器。也有人担心,互联网会危及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网站在政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政府上网:有多少网站“沉睡不醒”
  图片说明: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7.9%,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

  相关资料:

  1987年9月,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建成,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94年 4月,中国实现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2001年 3月,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石家庄:多数政府网站“沉睡不醒”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窗口,是老百姓了解政府有关政策和动态信息最快捷的方式,2004年被叫做“电子政务年”。然而,据《燕赵晚报》报道,石家庄市水利局网站头条新闻的日期是2001年11月23日,卫生局网站还在“抗击非典”,深泽县在盛夏酷暑之际却“寒风料峭”,新乐天气预报不知预报的是何年……这些,是石家庄市一些政府部门网站上出现的怪现象——

  “沉睡网站”的“多眠症”

  一是内容陈旧 许多政府网站除了首页的本地要闻基本上能做到日日更新之外,其他内容基本可以说是陈旧不堪,有的甚至是几年都未更新。某市的政府主要领导人变更近两年了,可在其政府公众信息网内,却仍以市长的形象出现,而且和后任市长的相关信息放在一起。

  二是内容重复 一个政府网站往往还会链接许多政府部门的子网站,但这些子网站还会再制作一些本市概况之类的网页,而且各自为政,一个政府的几个部门制作出的本市概况也不一样,使上网者不知相信哪个好。

  三是内容空白 了解一个城市的相应政府机构直至一个单位的动向,访问相应的网页,不仅是快捷可靠的途径,而且是一种经济的途径。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页不知什么原因打不开,留给人们不仅仅是可怕的空白,而且还是一种失望。

  四是内容单一 一些区县政府网站只是把自己的区县简介和所辖区域的地理状况等内容资料一股脑儿放到网上,而恰恰没有人们最为关注的最新政策和最新信息。

  评论:为政府“沉睡网站”算算成本账

  一度风行全国的“政府上网工程”现状令人堪忧。“一张老脸,三年不洗。内容陈旧,文件过时。看过后悔,信则误事。现代工具,纯当摆设。”这首网民自创的打油诗,形象地刻画了一些政府网站的现状。“沉睡网站”不仅让政府浪费了实际成本,还浪费了巨大的机会成本。

  分析:这些政府网站为何“常睡不醒”

  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年初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所属15个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中,竟有超过1/3的网站至少在4年内没有更新过内容。其中二七区和中原区网站引用的经济发展数据分别为1996年、1998年的数据。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一种基本的电子政务工具,其质量高低能够直接反映这个地区的政务公开水平。政府部门既然已经建了网站,为何不能随时更新内容?

  原因一:不懂不会不重视——造成不少地方政府网站“长睡不醒”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对网络的陌生或轻视。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并非因为硬件或网络原因。关键是有些领导观念陈旧,对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了解不多、重视不够。

  原因二:“网络都是虚的”——郑州市直某单位负责人竟然说,“该公开的东西,我们都在报纸上、电视上公开了。网站上不更新也不要紧。反正现在上网的人也不多。”另一位县区负责人更直言不讳,“网络都是虚的,也不能在上面签字盖章。我们不愿意搞这种‘花架子’”。

  原因三:不愿意政策信息公开——由于种种原因,个别职能部门并不愿意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在自己网站上公开。有些早已被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的审批事项,仍赫然挂在某部门的网站上,久久不能去掉。

  建议:尽快制定政府门户网站标准及管理办法

  一个合格的政府门户网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功能?网站上的信息应该多长时间更新一次?政府门户网站质量何以良莠不齐?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对哪一级政府必须建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应该具有哪些功能,缺少一个可以评判的标准。

  举措
某“沉睡”政府网站

北京市政府网站“首都之窗”首页

上海市政府网站“中国上海”首页

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具先天优势

  数据与排行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公司对全国各级政府网站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普查,并设定了3大指标来评估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状况,分别是政务信息公开、政府交互服务和网站功能结构。

  全国省区市政府门户网站前10位分别是:

  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广东、安徽、江西、新疆、陕西和福建。

  全国省会及地市政府门户网站前10位分别是:

  广州、杭州、南京、珠海、青岛、武汉、大连、黄石、苏州和汕头。透视中国电子政务:电子“无病”政务“有恙”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包括电子政务的实现度、网站充实性、网站时效性、网站艺术性、网站交互性、网站安全指数、网站透明化和网站开放性等。电子政务实现度(EGR),一个政府网站与理想化的服务型电子政府网站相比,其政府服务在政府网站上实现的程度,以及达到的水平(理想的EGR为100%)。
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综合指数比较

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发展状况

未来电子政府架构图

  2004:电子政务“务实年”

  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和无序竞争,政府变得理智,政务工程建设开始讲求绩效了,但由于当前政府行政改革变动比较大,制度法规颁布和废止的比较多,政府的信息化需求也很不稳定,这也成为电子政务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透视中国电子政务:电子“无病”政务“有恙”

  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政府网站空缺数量较多,在33个政府网站空缺型城市中占据相当比例。

  重技术轻政务 在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网站只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顶多起到公布信息和宣传的作用,而没有起到通过网络行使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作用。重技术、轻政务现象很严重。

  安全系数低 开放度不够 政府网站的安全性指数得分不高,仅为35%。这说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对于安全性的实现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难以为私人信息和操作过程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和法律支持。

  尴尬:电子政务,少人问津

  调查显示:北京市家庭用户浏览过政府网站的比例平均为17.9%,处于较低水平,人们浏览政府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政府信息,占11.1%;网上查询,占7.9%;网站咨询占3.4%;网上申报,占0.8%。这说明中国数字家庭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蕴藏的商机难以显现出来。

  从“政府上网工程”到“电子政务”,政府网站越来越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暂且不说网上办公,如果说建设的政府网站连最基本的网页更新和信息公布都难以保证,那政府网站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

  现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但许多地方对电子政务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概念上,电子政务呈现“虚热”状态。搞好中国电子政务,应当首先从重“概念”的怪圈中走出来。背景链接: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其中39个为发展中国家,23个为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2000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作,并计划2005年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美国2000年完成了建设电子政府的全部立法程序,并将在2005年前后最终进入电子政府时代。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政府在网上发布信息,主要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等。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政府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个公共项目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居民在政府网站下载有关表格。网上事务处理阶段:居民或企业在网上政府就能完成整个“办事”过程。政治文明:互联网式的民主浮出水面
  2003年3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做客强国论坛,就“虚拟经济”等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开国家领导人参与网上论坛之先河。

  胡锦涛温家宝上网:网络促进民主下情上达

  去年,互联网上的无声“战争”历历在目。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在用大量政治话题吸引人们眼球,争夺网民。中国最主要的新闻网站,人民网等都在利用互联网促进民主,下情上达。让百姓倍感新鲜、倍感亲切的是,一些政府官员也频频出现在网站上,与网民对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和看法,在网上常常引起网友的争论。对此,成思危说,“这是网友的自由,也是民主的体现。”46岁的周洪宇是中国第一位开设议政型个人网站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周洪宇准备了21份议案或建议案,其中至少一半来自网民。有人说,互联网是中国政治文明的推进器。也有人担心,互联网会危及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孰是孰非?

  天台:一位县委书记的互联网民意大胆惊人试验

  2004年4月20日,浙江天台效能网正式开通。这是一个独特的政府网站,最具挑战性的是:网民可以在“民意直达/阳光工程”的BBS上对政府提意见,政府的归口部门必须在网上作出答复,并根据答复率考核政府各部门。政府与民众可以进行公开、高效、及时的沟通互动。天台效能网的“改革实验”提出一个问题:互联网改变社会,是否也可以推动政府体制的改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