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文化 集群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02:29 人民网-华东新闻 |
王建新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晋江市用电量达25.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全市利用外资增幅增加2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等增幅都增加30个百分点。盘点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了晋江市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又实现了更快发展。 品牌支撑 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晋江市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打造“品牌之都”。晋江人品牌意识的觉醒较早,从创业的冲动———仿造,到“加工”的甘苦———贴牌,再到品牌的觉醒———自创,这是晋江人“造牌”的路程。 去年,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在一次全市企业界大会上提出了“打造品牌之都”的思路。10年前的晋江,难寻名牌产品身影。而今,晋江已拥有众多的知名品牌,成为正在崛起的“品牌之都”。这个面积仅为福建省二百分之一的县级市,云集了10项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24项福建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分别占福建省的13和15;拥有8项“国”字号的“鞋都”、“强市”、“重镇”等产业品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的商品种类达10种,许多产品和企业取得国家免检资格以及各类国际认证。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生产占全国15的运动鞋,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生产的运动鞋;这里是中国拉链业技术最先进、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生产制造中心;这里还是国内三大玩具生产地之一、中国陶瓷生产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强市…… 晋江人有一个梦想———让人们一看到“晋江”两个字就想起晋江的品牌和产品,一看到晋江的品牌和产品就想起晋江这个城市。 文化创新 晋江市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企业文化创新。龚清概说,晋江人过去常讲“爱拼才会赢”,现在则加了两句话———学习才会赢、创新才会赢。 今年4月,晋江市委、市政府召开“企业文化创新暨千万重奖品牌企业大会”,拿出1824万元奖励2003年度创牌、认证、采标企业,新获“中国名牌产品”、“全国驰名商标”的柒牌集团、恒顺洋伞公司、九牧王服饰公司各获100万元的重奖。 改革开放后的晋江发展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民营经济率先探索、克难破障、走向成熟的历史。把家庭作坊变成了年产值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品牌企业,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布局变成了互动共生的产业集群,把依靠“草根工业”起家的晋江变成了重要的制造基地、品牌之都,把晋江产品的市场拓展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企业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管理意识、文化意识、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升华,很多人都认识到:管理小型企业靠权威,管理中型企业靠制度,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 晋江企业要树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晋江市领导认为,晋江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根植于地方文化沃土、汲取本土文化精华,又要做到兼容博纳、汲取百家众长构建与创新,还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确保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没有一套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凤竹公司老板说,该公司的员工稳定率在95%以上,有的管理人员到其他地方工作后还要求回来,因为在其他地方找不到“感觉”。这就是长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 产业聚集 陈埭的鞋子、磁灶的陶瓷、英林的服装、罗山的食品、永和的石材、东石的雨伞……这些已形成晋江市的产业集群,并成为晋江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在举办企业文化创新大会不久,首届中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论坛也在晋江举行。一个关乎产业经济全局的的首届会议选择在一个县级市召开,一方面表明当地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地留住“产业集群”的愿望。 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鞋业制造、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同时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纸制品及制药、家具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并逐渐呈现出从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重化制造发展的态势。这些集群共聚集企业6000多家,年产值近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 过去,晋江人靠小商品制造起家;现在,晋江靠民生产品制造当家。一些看上去并不时髦的产品,却在晋江人的手中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恒安集团的“安尔乐”卫生巾和纸尿裤生产规模全国第一;七匹狼服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销量均居国内休闲装、西装和西裤市场前三名;奔达布橱、福源薯片、心相印纸巾销量也都占据国内市场第一位……20多年间,晋江涌现了上万家民营企业,它们汇聚成强劲的产业集群,支撑着晋江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原辅材料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 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促使部分规模企业引入虚拟经营模式,走委托加工路子,以大带小,分工协作,互利互惠,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引领,提升了晋江经济发展质量,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2%。 10年前,晋江曾推出“六五”规模工程,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出5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而实际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晋江超亿元企业已经达到100家,上5000万元的有187家。 《华东新闻》 (2004年08月16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