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遥想福州当年两万多口水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09:27 东南快报
三坊七巷居民家的古井

晋安桂山村嘉庆年间的古井

福飞路边上的千年苔泉井

于山上的炼丹井

许多人还习惯用井水

  在这个炎炎夏日,当肌肤接触到被烤得温热的自来水时,让人忍不住怀念起清冽的井水。

  福州是一座井的城市。目前尚保留着许多以井命名的地方,如著名的七星井、三角井、八角井、安南井、井大路等不下20余处。随着城市的改造,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古井名泉慢慢地被废弃、湮没,承载着福州历史古蕴的井文化在时间的洪流中渐行渐远。

  民俗文学家魏孔明说,清末时的福州,大街小巷中分布着2万多口井。“文革”结束后,福州城区也有水井1万口。然而,这个数字在近几十年里,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减。而目前,在城区中可以找到的古井不足1000口,其中很多是已经干涸或是废弃不用的。

  小小的古井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漫长的岁月已经使它们变得陈旧简陋,井口被道道井绳磨出深深的历史痕迹。但幽幽的古井就如那长长的时间隧道,站在隧道的此端遥望隧道的尽头,依稀可见先贤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活、劳作的身影。寻访古井

  在三坊七巷的社区老人活动中心,耳边听到的是阵阵哗哗的水声,人们在拿着吊桶从井里打水。记者掬起一捧水,顿时感到一股透心凉。住在这里的陈医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是仍有许多人爱用井水,“坐在井边聊天也是件赏心乐事。”

  在麒麟弄2号,主人告诉记者,她家中有口井,等不及主人带路记者就自己搜寻起来。突然,主人惊呼“你踩到我家的井了”?选拉开一脸茫然的记者,她掀开井盖,一口水井出现在眼前。原来,井口与地面齐平,一个水泥盖既是井盖又是井栏。主人说:“每天提两桶井水放在家里,整个屋子比用空调还凉快呢!”

  在安民巷25号,三四个老福州正围着井一字排开,一边拉家常一边打水洗菜洗衣服。“井的水质非常好,冬暖夏凉用起来特别舒服。”住户林越馨说,“这口井水很足,4米多长的竹竿打不到底。”

  在记者寻访的古井中,屏山下(福飞路边上)的“苔泉井”算是水质最好的。据史料记载,宋代大书法家蔡襄任福州太守时煮茶爱用此水,“苔泉”二字是他所题。这口井现在由51岁的陈开敏专门看护,井水青绿。陈开敏说:“就算是满头大汗的人喝这水也不会拉肚子!”

  在许多地方,老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古井传说

  那些现存的古井,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风雨冲刷,有的已是伤痕累累,有的已是残砖断瓦,有的只留些残缺的身影,但是它们仍默默地传达着历史的碎片。故事之一:皇帝井,位于闽江口长门村右侧

  公元1276年,蒙古贵族的铁骑攻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太后和小皇帝被忠臣陈宜中等人暗中护送出城。但到达福州时,地方官员却断定他们大势已去,不肯出城迎接。陈宜中一行只好停舟闽江口,派人进城谈判。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带来的淡水已经用尽了。正忧虑间,忽然一禁军前来报告说,在闽江口长门村右侧的海水中出现了一淡水区,方圆10多米,水味清甘可饮。兴奋之余,陈宜中想出了一个妙计。

  当天,陈宜中设立香案,抱出小皇帝,对天礼拜,然后在军中广泛传播:皇帝祈天,得赐淡水。一时间,全城轰动,地方官员相信“天命所归”,纷纷出城迎接皇帝入城。“皇帝井”的名字因此传开。故事之二:黄瓜井,位于福州东门外

  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40年),钦天监奏知皇帝:“东南方突然发现一颗新星。”嘉靖帝忙问是凶是吉,他信口胡诌:“此星光芒耀眼,唯恐江山有损。”皇帝降旨要他查明真相。

  次日,钦天监化装成算命先生出发了,不几日到了福州东门外。钦天监骑在马上,一连几天兜着田间来回自语:“一亩稻田多少丛?一手稗草多少根?”一个五岁小孩对其祖母说:“他明天如果再这么问,你就反问他‘一马能行多少路?一马身上多少毛?’”钦天监大喜,见这孩子天庭饱满,眉宇间更存一股英武之气,一时性急搂住孩子。孩子机灵地躲开,利用天井作“磨心”,与钦天监周旋起来。钦天监拔出随身宝剑横住井台,伸手抱住了孩子。可孩子用力一挣,跳入井中。钦天监急忙去抓,却被井旁的青苔滑倒,脖子碰到了剑锋,一命呜呼。围观者跳入井中抢救,但什么也没发现。忽然,井中潮声大作,汹涌的浪尖直打上来,接着,井内跳出许多黄瓜鱼来。黄瓜井由此得名。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