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职业枯竭者更需要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09:57 南方都市报

  虚拟@现实之十年砍柴专栏

  在我的印象中,“油尽灯枯”这个词似乎只能形容垂垂暮年的老人。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公布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关村工作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北京人的平均寿命低了将近20岁。北师大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告诉人们,这是“职业枯竭”的结果。所谓职业枯竭,就是工作压力给人们带来的身心俱疲感,就像身体和心理的功能都被耗尽了一样。

  看过卓别林电影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工业化生产将人变成流水线上不断运转的机器。一百多年来,大生产将蓝领工人物化的现象早已引起重视,相应的职业保护措施不断出台。而属于脑力劳动者的教师、医生、记者、编辑、心理咨询师、公司办公室职员等从业者的职业枯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小时候妈妈常教育我:当一个坐办公室的是最幸福的,晴天晒不着,雨天淋不着。现在才知道,这种舒适的工作环境是用极大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得时时提防心灵之树的枯萎。

  和体力劳动者相比,这些人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必须带有创造性,要求你的小脑袋瓜子不断冒出泡来,不断涌现新的主意。所谓的“人性化”是这类职业的起码要求。可是,医生治疗一个个不同的病人,老师教育一茬茬不同的学生,记者编辑采访不同的人和事、编写不同的稿件,时间长了,如果不适当调整自己,基本上就变得麻木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可能只是动作变得单调乏味,而上述这类从业者的心灵则可能会变得单调乏味。比如一位语文老师,刚上讲台时,讲起朱自清的《背影》还带有职业的激情,十年八年都这样讲下去,他能不烦吗?这时候,可能在一些老师的眼里,教室里端坐的学生就和装卸工眼里的麻袋一样没什么区别。

  职业枯竭对人健康的杀伤力比肉体的劳累和损伤更大。当一个人觉得工作纯粹是为稻粱谋时,他的热情就会下降,创新力便会枯竭。自己也会觉得脑子越来越不中用了,人就会变得抑郁、冷漠。对于一个靠脑袋吃饭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厌倦”更可怕了。

  这类从业者一般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但他们毕业后,除了业务知识能更新外,很多人的心灵之树却不能及时浇灌。很少有一种方式让他们不断保持兴奋和新鲜感。他们和体力劳动者比,更喜欢保持自己的私域,更习惯于独处,你很难看到教师和医生下班后像板儿爷那样凑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说话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类从业者喜欢把所有的厌恶、伤痛埋在心底,这又加快了心灵枯竭的速度。

  有人给职业枯竭开过“药方”,如:个人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需要;工作娱乐两不误,工作起来不要太拼命;经常审视自我,重建躯体、情感和认知的健康状态,有必要选择新的目标,用新的方式看待生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留出时间享受个人爱好、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乐趣,找到新的放松方法。这些固然有用,但全社会尤其是这些人就职的单位,也应当创造一些条件,给他们适当的情感支持。我曾在一个国有工厂工作过,在那里我和同事经常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工人们在活动中非常放松和开心。后来去了一家媒体,便很少碰到在工厂那样的集体活动了。现在社会上似乎有一种偏见,认为这些文化程度高的不需要关心,他们自己会想法子排遣自己。其实,这类人的心灵之树更需要浇灌。

  本期专栏作者

  秋风: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十年砍柴:法制日报记者小七:上海知名网友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